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郭沫若为母寻药
释义

郭沫若为母寻药

郭沫若为母寻药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市人。他不仅是中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之所以这样博学多才,一是伟大的革命斗争培育和造就了他,另一方面是他母亲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郭沫若的母亲天资聪慧,尽管年幼没有读过书,可耳濡目染,也认识不少字。她喜诗歌,能背诵许多唐诗。郭沫若3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郭沫若背诗背得很快,母亲非常喜欢他,他也深深地爱着母亲。

每当母亲有个头疼脑热的,郭沫若总是围前围后地照料母亲。最使他担心的是母亲每逢秋初,都要晕倒一回,当地人称这种病为“晕病”。

郭沫若5岁那年,母亲的病又犯了。她躺在床上,呻吟呕吐。严重的时候,粒米不进,就连水也不能喝一口。郭沫若见母亲病成这个样子,心里非常难过。

一天,他听大人们说,“芭蕉花是治这种病的良药”。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母亲找到芭蕉花,治好母亲的‘晕病’,解除母亲的痛苦。”

他东问西找后,才得知芭蕉在四川很不容易开花,不好买到,即使能买到,价钱也特别贵。尽管如此,可他也不死心,总是把母亲的病记挂在心上。

有一天,郭沫若同比他大4岁的哥哥去玩,来到福建人的会馆天后宫,这里供的是一位叫“后天圣母”的女神。兄弟俩玩着玩着,忽然发现天后宫园内有一簇芭蕉,其中一棵正开着一朵大黄花,好看极了。

郭沫若惊喜万分,悄悄地对二哥说:“二哥,快,咱把那芭蕉花摘下来,拿回家给母亲治病!”说罢,拔腿就朝芭蕉花跑去。

二哥急忙上前拦住他说:“不行,那是天后圣母的花,凡人是不能动的!”郭沫若为母治病心切,没听二哥劝阻,翻过一米高的围墙,向四处张望。他见园内无人,急忙把花摘下来,藏在衣服里,气喘吁吁地跑回家。

到家后,郭沫若手捧芭蕉花,连蹦带跳地来到母亲床前,高兴地对母亲说:“娘,芭蕉花找到了,快看!”

母亲见郭沫若手捧一朵大黄芭蕉花,忙问:“孩子,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芭蕉花?”“是从天后宫摘来的。”郭沫若照实说来,二哥站在旁边一声没吭。

郭沫若满以为母亲会夸他俩呢,可没料到母亲听了非常生气,怒斥道:“你俩都给我跪下!”兄弟俩二话不敢说,赶紧就跪下了。母亲叹了口气说:“娘生下你们这样不懂事的孩子,竟敢偷摘天后圣母的花,娘倒不如病死好了!”

父亲听说后,怒气冲冲地进了屋,把兄弟俩拉出去,责令他俩跪在祖宗灵位前,狠狠打了他俩一顿。

郭沫若一边挨打,一边理直气壮地辩解:“摘芭蕉花给母亲治病有什么不好?管它是谁的花,只要治好母亲的病就行!”他委屈地哭了。

郭沫若自幼孝敬母亲,长大依然如此,就是在他晚年的时候,也常常怀念着已故的母亲。

30年代,郭沫若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再通令追捕,不得不远离祖国,东渡日本,此时,他时常思念年迈的老母。

1932年,母亲病逝,他身在外乡,无法为母送葬,深深地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在日本流亡期间,写了很多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著名论文,用的是“杜衎”笔名,因母亲姓杜,性格刚直,取笔名“杜衎”,为了永久纪念母亲。

郭沫若在50岁那年,还撰文深情地回忆说:“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