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放养”,让孩子学会自己“觅食”
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一样,都是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独立者生存。而在别人的羽翼下,人永远无法独立。或许会安逸一些、轻松一些,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体会不到。而失去了保护的人虽然要终日奔走在冒险和竞争中,却可以体会到精神上的自由、活力及强大感。所以,让孩子脱离父母的羽翼,脱离父母的圈养,才能成长为一个精神独立、生存能力强大的人。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就是动物园里的动物,而我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他解释道,他从小的道路都被父母安排好了,工作也是父母帮忙找的,二十年都在一个单位里工作,除了本职工作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如果现在下岗了,到社会上参与竞争,多半会被淘汰。而我的专业和职业都是自己选择的,走向社会以后,每份工作都是自己找的。感觉自己能力达不到社会要求了,就去学习。这期间,换了专业,换了职业,虽然路有点曲折,但越活越有劲儿,越有底气。像我这种人,生存能力很强,就算生存环境再恶劣也能活下去。所以他是动物园里的动物,饲养员不喂他,他就会饿死。而我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早就学会了自己找食物的本领。
朋友的这番话还真的挺形象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不需要学习谋生的本领,因为即使它们什么都不会,也有饲养员给它们食物吃。而大自然中的动物必须练就过硬的谋生技能,如果没有,就有可能饿死,或者被其他动物吃掉。很明显,若论强大,当然是大自然中的动物。
不过有些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动物园里动物,他们认为:我有能力,我不想让孩子活得太辛苦,我给他创造一个“动物园”,让他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一辈子衣食无忧。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1.孩子无法活出自我
所谓“动物园”,不仅是指长大后安逸的工作环境,也指成长过程中安逸的生活环境,比如包办型溺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须学习谋生技能,无须发展潜能,无须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当然他们也没有机会,所以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活。他们甚至活得非常憋屈,因为他们的生存依赖“饲养员”——父母或者动物园的管理者,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讨好他们,以求得食物。这样的孩子不大可能活出自我,他们可能看起来憨态可掬,实际上没有什么活力。
2.当“动物园”消失的时候,孩子会陷入极度恐慌
前不久网络上有一则新闻,某处的公路收费站被取消了,收费员到领导那里大闹:“从毕业到现在将近二十年我都在收费站工作,我只会收费,现在你把收费站取消了,我怎么活?”其实,“动物园”没错,“动物园”的管理者也没错,错的是你以为“动物园”永远不会消失,错的是在这期间你没有发展出新的生存技能。社会永远处于变化中,安逸的环境不会永远存在,当“动物园”消失的那一天,在安逸中成长的孩子该如何面对?
所以,把孩子当成动物圈起来饲养的父母有没有想过这些:“圈养”使孩子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小,最终在精神上和能力上都无法独立、无法适应社会。所以,放下安排孩子生活和控制孩子命运的欲望,适度地去“放养”孩子,你会发现,“放养”可以使孩子更独立,更强大,过得更好。
我有一个同学堪称是“放养”的典范。只要不是有关大是大非的问题,或不是太离谱,他们夫妻俩对孩子的言行基本不干涉,也从不替孩子做什么。在他们家里,没有那么多规则,没有那么多这不行那不行。结果孩子胆子非常大,很小的时候就敢自己去买东西。有一次,同学买了一个杯子,用了两天后发现裂了一条缝,同学认为已经用了两天了,人家肯定不会退,想想算了。但是刚满10岁的女儿丝毫没有犹豫,一个人拿着杯子去找店家,理直气壮地和店家讨价还价,最后店家竟然退了全款。这让妈妈目瞪口呆。女儿高考想考美术专业,同学想让她到北京的美术学校学习一年,但他们夫妻俩都有工作无法陪同女儿前去,女儿又从来没有独自出过远门,妈妈有点担心,想放弃。谁知女儿拍着胸脯说:“妈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果然,她在北京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很好,还能照顾一同前去的小姐妹。这让妈妈和朋友们非常吃惊。
“放养”让同学的女儿形成了勇敢、独立、自己解决问题的性格和能力,这样的孩子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生存的能力都很强。他们遇到问题不会过多地依赖父母,而是倾向于自己解决。他们也会很享受自己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因为他们从中体验到了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这让他们感到快乐。他们的生命有张力,遇事不会畏畏缩缩,敢于向外索取生存空间。无论是内心还是技能,他们都更强大。他们不但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他们甚至是草原上的狼。
这样的孩子对未来没有太多恐惧,哪怕他们一时还没有掌握那么多生存技能,他们的生命内核也是自信的。我们如何帮助自己孩子成为这样的孩子呢?
1.不用规则和限制、安排和控制“圈养”孩子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控制别人的欲望,而父母控制孩子最方便了,有完美的借口——我经历过,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所以你要按照我说的做。也有顺理成章的手段——规则、限制、安排等,这些手段也有完美的说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限制你,你还不无法无天了?”“我不帮你做,你能做好吗?我不帮你安排,你这辈子能过好吗?”孩子在父母这种理念和手段的控制下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被洗脑,变成特别“听话”的孩子,在战战兢兢中长大,失去创造力和独立的能力。二是反抗父母的控制,变得特别“不听话”,在磕磕绊绊中尝试独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会被父母戴上“叛逆”的帽子。
生活中没有动物园,父母却用规则和限制、安排和控制为孩子的内心建造了一个“动物园”,让孩子沦为动物园里的动物,最终失去独立的能力。规则、限制和安排不是一点不需要,当孩子的言行严重偏离正常的轨道时,父母当然要纠正。但大部分时间,父母不需要总是去干涉孩子的言行。养孩子就像养植物一样,父母只需要按时给它浇水施肥,而不需要总是去修剪它,也不需要给它围一个框,说你只能在这个范围里长,那样植物反而长不好。
在自由中成长的孩子可以向天空肆意伸展他的枝丫,他成长的空间是无限的,他的精神才更有可能走向独立。
2.引导孩子做一个对社会环境保持警觉的人
不限制孩子之后,就要引导孩子走向独立,第一步就是引导孩子做一个对社会环境保持警觉的人。自然中的动物要想很好地生存,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哪里有危险,我需要避开,如果避不开,我怎么应对;天气有什么变化,我应该躲在洞里,还是出去寻找食物;哪里能寻找到食物,我应该去学习什么技能。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孩子也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虽然孩子还没有面对真正的社会竞争,但可以适当地培养一下他这方面的意识。比如,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会被淘汰,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我应该做哪些准备。我的同龄人都在做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需要我学习的。时不时关注这些,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避免有一天需要出去觅食了,自己却毫无准备。
3.让孩子主动去学习觅食的技能
第一步是心理准备,那么第二步便是行动上的准备,让孩子主动去学习觅食的技能。这方面我们已经讲过很多。对于孩子这个阶段来说,最好的觅食技能就是好好学习,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学习一些其他的技能。当父母放手之后,孩子会渐渐有独立的欲望,独立也是人的本能。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的活力也会随之打开,他就会愿意主动去学习一些东西。当孩子形成这样的意识和习惯之后,成人之后的独立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一个不独立的人是无法做到强大的,因为父母的羽翼不会永远遮蔽他,社会不会永远“善待”他,漫长的人生充满变数,这些都需要独立、强大才能与之抗衡。而想要独立就不可能待在原地,更不可能待在安逸的环境中,而是要不断随环境变化,随社会的需求武装自己的内心和技能,最终不惧变化,不惧竞争,不惧时光,变得真正地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