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名词作状语》古汉语基础
释义

《名词作状语》古汉语基础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中,除某些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外,一般说来,在作状语的名词之后需用结构助词“地”

与谓语连接。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却可以不依靠介词的介引,直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动词

或形容词,表示行为的方式、状态、处所、时间、工具以及对人物的态度等。所以在古代汉

语中,如果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的名词,从句意上看不是主语,那么它就是状语。

名词作状语的作用主要如下几种:

(一)用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描绘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使之形象化,译法为:“像……那样”、“像……似的”。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像狗那样。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长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犬牙:像狗牙一样。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虎:像老虎一样。猿:像猿猴一样。

 狐鸣呼曰。《陈涉世家》 狐:像狐狸一样。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指:像手指般(直)。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过秦论》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袱皮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像浮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那样。

 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江海:像江海一样。

 余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登泰山记》限:像门槛。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萍水相逢。《滕王阁序》萍:像浮萍一样,在水上。

 叨陪鲤对。《滕王阁序》鲤:像孔鲤那样。

 蝉蜕于浊秽。《屈原列传》蝉:像蝉那样。

 身客死于秦。《屈原列传》客:像外乡人那样。

   这种用法,不仅在古文中经常见到.在我们常用的成语中也屡见不鲜。如“犬牙交错”不能理解为狗牙交错,而应理解为“像狗牙一样交互错杂”;“龙腾虎跃”不能理解为“龙在跳,虎在跃”,而应理解为“像生龙活虎那样有生气”;“鬼哭狼嚎”不能理解为“鬼在哭,狼在嚎”,而应理解为“跟鬼和狼一样嚎哭”。名词用在动词之前,不充当主语而是作状语的情况,也保留在一些复合词中,如“蚕食”、“瓜分”、“鲸吞”中的“蚕”、“瓜”、“鲸”,应理解成“像蚕一样”、“像瓜一样”、“像鲸一样”。千万不要把这些动词前面作状语用的名词,误解为主语。

(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译法为:在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从”等。如: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内:在内心。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东:到东方。

 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 道:在路上。

 才美不外见。《马说》外:在外。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空:在空中。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下:在下面。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在山路上。

 左佩刀,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左:在左侧。右:在右侧。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庙:在庙堂上。

 又郊败之。《勾践灭吴》 郊:在郊外。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游褒禅山记》 侧:从旁边。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间;由小路。

 从华容道步走。《鸿门宴》 步:由陆路。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内:对内。外:对外。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北:在北方。

 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在朝堂上。

 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廷:在朝堂上。

 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间:从小路。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野:在野外。

(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等。译法为:“用……”、“拿……”等。如: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山市》 指:用手指。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苫:用苫。

 妇手拍儿声。《口技》 手: 用手。

 火烧令坚。《活板》 火:用火。

 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 手: 用手。

 未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手: 用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箬篷:用箬篷。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丹:用朱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乘船。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过秦论》 席:用席。 包:用包。囊:用囊。

 身率益州之众。《隆中对》 身:亲身,亲自。

 亮躬耕陇亩。《隆中对》 躬:亲自。

 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群:成群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目:亲眼。耳:亲耳。

 百计营谋不得脱。《促织》 百计:千方百计地。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笼:用笼子。

 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厚币:用厚币(用丰厚的礼物)。

 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力:凭能力。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信陵君窃符救赵》 袖:用袖中藏着的。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情理或依据。如: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按照法律。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势:根据这种情势。

(六)表示对人的态度。译法为:“当作……一样”、“像对……一样”。如: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像对奴仆那样。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兄长一样。

 倡优畜之。《报任安书》倡优:像对倡优一样。

(七)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这类状语一般由方位名词充当。译法为:“向……”、“往……”等。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下:向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前:向前。《桃花源记》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前:在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西:向西。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远:向远处。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北、南:向北、向南。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 北、东、西:向北、向东、向南。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往上。下:往下。

 顺流而东行。《秋水》东:向东。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候。《过秦论》 内:对内。外:对外。

 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东:向东。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 东:向东。

 雨泽下注。《项脊轩志》 下:往下,向下。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西:向西。东:向东。

 奉璧西入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往西。

(八)表示时间。

 1、时间名词“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频率或经常性。如:

 学而时习之。 《论语》时:按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日:天天。

 时而献焉。《捕蛇者说》时:按时。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天天,每天。

 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日:每天。

 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 日:每天。

 秋水时至。《秋水》 时:按照时令。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 岁:年年,每年。

 2、时间名词“月”、“日”等放在形容词或表示性质变化的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如:

 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日:一天天地。

 旱则资舟。《勾践灭吴》 旱:在干旱时。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夜:连夜。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3、“朝”、“夕”、“旦”、“暮”等用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相对应的时间。如:

 朝闻道,夕死可也。 《论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 日:一天天地。

 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极常用,其作用除上列的之外,还有一些:如: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疾病:因病(表原因)。《五人墓碑记》

 罍而歌者。《满井游记》 罍:拿着酒杯。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