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史记·诸侯的生存与称霸谋略·管晏列传》鉴赏
释义

《史记·诸侯的生存与称霸谋略·管晏列传》鉴赏

《史记·诸侯的生存与称霸谋略·管晏列传》鉴赏

选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11)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12),知我不遭(13)时也。吾尝三战(14)三走(15),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16)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17)(18)则六亲固。四维不张(19),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20)(21)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22),因而去(23)之。

其为政也,善因(24)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25)轻重,慎权衡。桓公实(26)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27)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28)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29)之,诸侯由(30)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31)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32)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33)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34)其美,匡(35)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注释〕 ①常:通“尝”,曾经。②游:交往。③欺:占便宜。④遇:对待。⑤言:说辞。⑥事:为……服务。⑦进:推荐。⑧贾:做生意。⑨穷困:事情办得糟糕。⑩时:时运。(11)逐:驱逐。(12)肖:成才。(13)遭:遇到。(14)战:打仗。(15)走:逃跑。(16)下:在……之下。(17)服:从事。(18)度:合乎礼法。(19)张:发扬。(20)论:主张。(21)卑:低。(22)否:厌恶。(23)去:废除。(24)因:凭借。(25)贵:重视。(26)实:实际上。(27)责:责问。(28)修:整治。(29)信:(使)相信。(30)由:因为。(31)拟:堪比。(32)小:贬低。(33)勉:勉励。(34)顺:发扬。(35)匡:匡正。

鉴赏:

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名夷吾,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与争议。作为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与思想家,管子的许多观点即便拿到今天来看依然先进。他的成功不仅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更重要的是开创了自周王室东迁以来中原少有的安定团结局面,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此外,他天才地在政治、军事、经贸、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规范。根据管仲思想汇编而成的《管子》一书,内容极丰,包含后世儒、道、墨、名、法、纵横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更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篇什。正如齐桓公成为后世帝王的榜样一样,管仲也成为后世如诸葛亮等名相的偶像。

管仲的成功首先来自于鲍叔牙的信任和推荐。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就是中华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客观来说,如果没有鲍叔牙,就绝不会有管仲的成就。因此,相对管仲的旷世奇才,鲍子的识人之才与气度更被天下人称道。

因为自小贫寒,管仲比普通人更加刻苦勤奋,对于人性和机会的把握也显得十分用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辅佐公子纠的时候,他可以日夜快马,箭射小白。公子纠失败身亡之后,同为师傅的召忽自尽殉节,管仲却为了齐国的强大考虑如何活下来,争取昔日仇敌小白的信任。一切以结果为导向,这条目前企业界的信条,也是管仲终生坚守的信念。

管仲深知,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是否能获得齐桓公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在应对齐桓公的面试之时,他不仅对齐桓公提出全面称霸的战略构想,还在充分了解判断齐桓公的意图后告诉他,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圣明之君,但“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对此非常认同。

获得了齐桓公的信任和授权之后,管仲宏观地分析了当时周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实力和关系,以及齐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由此,管仲先通过经济改革解决民生,再通过政治改革使邦国强盛,最后通过军事改革和外交策略辅佐齐桓公走上称霸之路。

在民生方面,管仲首先用四民分业、三国五鄙制度调整了齐国的整个组织架构和社会管理体系。让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所属,父子相袭。其中,士、工、商三民居于国都,农民居于郊野,各乡乡长和五属大夫向齐桓公汇报。这样的社会管理体系成为后世的范本。

其次,管仲非常重视农业。他对水利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然后采取了按土地的质量征税的宽松政策,并“均地分力”,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管仲还利用齐国的自然条件发展副业,种植了桑麻瓜蔬等经济作物,鼓励人民饲养六畜,发展渔业等,并将原先民间享有的海盐和生铁等资源的开发与出口的权力收归国有专营,开创后世盐政矿产的专营模式。

民生的问题解决后,接下来他便考虑如何制衡君主,管理官员,使齐国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富国。

在官吏选拔和培养的问题上,管仲推行了“三选法”的官吏选任制度和“八观”监察巡视的办法,并在每年腊月到正月由齐桓公亲政,听取各官员的总结。

最厉害的是管仲已经开始运用数据分析来做决策。他成立了一个负责统计的机构,对土地、人口、产值甚至男女劳力比例都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各方面的预测和决策,用数据化管理国家,使国家的每一个决策都有短期的目标和中长期的规划。

这样一整套干部选拔和考察体系加之数据化管理,有效地将齐桓公与官员都涵盖在管仲设计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各司其职,各承其责,国家机器发出轰然巨响,开始高速运转。

富国之后便是强兵。管仲认为军队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优异的器械质量,因此他对战车和武器的生产非常重视,不但重金聘请鲁国的工匠,同时大量收购上佳的生产材料,并投入人力财力研制新式武器。很快齐国便能大量生产当时最先进的战车和弓箭等武器。

从十五士乡招募来的士兵,在每年春秋通过狩猎来进行训练,一方面检验军械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非战争期间士兵的战斗能力。管仲甚至提出了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的办法,使军备和军费得到了有效的补充。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终于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这时他通过“尊王攘夷”的策略,在外交上获得了周天子和其他诸侯的认可,使得中原文明得以安定地延续,也为齐桓公创造了霸主的伟业。

孔子对管仲的丰功伟绩既不乏盛赞,如“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但对管仲个人生活的不检点和物质享受上的奢侈,也指责他“器小”、“不俭”、“不知礼”。管仲的这些行为使得对他的评价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这些做法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避免了齐国本国权势阶级包括齐桓公对他的猜忌。

天才管仲之后,才有百家争鸣的璀璨,才有万世名相的向往,因此千百年来,管子的治国之道一直流传延承,不知这是否会是“管理”一词的由来呢?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0 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