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注释】
选自《庄子·外物》。
荃:通“筌”。捕鱼的竹笼。
蹄:捕兔的套子,如网绳之类,可以缠住兔脚。
【赏析】
庄子在谈到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用了比譬的方法。他说: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意思是: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可以忘掉筌;蹄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可以忘掉蹄;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领会了思想就可以忘掉语言。
庄子把语言比作“得意”(获得思想)的筌蹄,它们仅仅是帮助人们了解和获得“意”的工具,目的达到后,就应当把工具丢掉。这正如捕到鱼就可以忘掉筌,捕到兔就可以忘掉蹄一样。如果拘泥于“言”,不忘于“言”,就不能“得意”。只有先“忘言”,而后才能真正“得意”,即得其语言表达的真缔。
三国时期,魏国王弼《周易略例·明象》进一步诠释说:“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象”指艺术作品中具体有形的描写,与“言”同为得“意”的手段。
“得意忘言”或“得意忘象”用于诗歌评论与鉴赏时,通常有两种理解:一、诗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言”“象”是表达意旨的手段,有如渡河之筏,到达彼岸以后,就应当登岸舍筏,才能达于“意境”。因此,忘言舍象是品评赏鉴诗歌,求得诗意的正确途径。二、“意”为内容,“言”“象”是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的完美,在于使人但见内容,不见形式,忘却“言”“象”。因此,“得意忘言”就成了对诗歌形式美的高标准要求了。
以上两种解释,都表现出重“意”轻“言”的审美态度,符合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文艺批评与鉴赏规律。
晋代郭璞《赠温峤》有“言以忘得,交以淡成”,意思是:忘掉语言才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朋友结交,关系清淡才能长久牢固。其源便是出自《庄子·外物》的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