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易顺鼎·哭庵传》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易顺鼎·哭庵传》鉴赏

古文观止·易顺鼎·哭庵传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1】。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2】。五岁陷贼中【3】,贼自陕蜀趋郧、襄【4】,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5】,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6】,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7】,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8】。王大喜, 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9】。十五岁为诸生【10】,有名。十七岁举于乡【11】。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12】,为训诂考据家言【13】,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14】。穷而思反于身心【15】,又为理学语录家言【16】。然性好声色【17】,不得所欲【18】,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19】。所治皆不能竟其业【20】。年未三十而仕【21】,官不卑【22】,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23】,为游侠【24】;少年为名士,为经生【25】,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26】,忽处【27】。其师与友谑之【28】,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29】,若儒【30】,若墨【31】,若夷【32】,若惠【33】,莫能以一节称之【34】。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35】,或华【36】,莫能以一诣绳之【37】。要其轻天下【38】,齐万物【39】,非尧舜【40】,薄汤武之心【41】,则未尝一日易也【42】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43】,不得渠殉【44】,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 而独不见其母, 可哭。于是, 无一日不哭, 誓以哭终其身, 死而后已, 因自号曰“哭庵”。



【注释】

【1】 何许人: 什么人。

【2】 惠: 通“慧”, 聪明。

【3】 陷: 陷入, 陷落。贼: 这是作者对太平天国起义军诬蔑的称呼。

【4】 陕蜀: 陕西、四川。趋: 奔赴。郧 (yun): 郧阳, 古府名,治所在今湖北省郧县。襄: 襄阳, 古府名, 即今湖北省襄阳市。

【5】 绣褓: 绣花的襁褓。襁褓; 用来背负小孩儿的布带和布兜。

【6】 蒙古藩王: 指僧格林沁, 清末将领, 蒙古族人。1825年袭封郡王, 1855年封为亲王, 俗称僧王。

【7】 南音: 南方口音。

【8】 濡(ru): 沾湿。口沫: 唾液。

【9】 趣: 赶快, 急促。

【10】诸生: 清朝时对已入学的秀才的称呼。

【11】 举于乡: 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12】 治经: 研究经学。经学: 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13】 训诂: 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考据: 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 提供可信的材料, 作出一定结论的研究历史、语言的方法。

【14】 文献: 文, 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 献, 指多闻, 熟悉掌故的人。掌故: 国家的故事, 即旧制旧例。

【15】 穷而思反于身心: 从对万事万物广泛深入地思考, 返回到研究思考人自身。反同返。

【16】 理学: 又称为“道学”, 宋明时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多侧重名物训诂, 宋儒侧重阐释义理, 兼谈人的性、命。语录: 指某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宋代理学家讲学, 他们的门人弟子常把老师的言论记录下来加以整理。

【17】 好 (hao): 喜欢, 嗜好。声色: 音乐及女色。

【18】 所欲: 想得到的, 希望的。

【19】 方外: 世外, 指超然于世俗礼教之外, 也指僧道。

【20】 竟其业: 把从事的事业做到底。

【21】 仕: 做官。

【22】官不卑:官位不低。指曾任道员。卑:低。

【23】酒人:酒徒。

【24】游侠:指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

【25】经生:研究经学的人。

【26】出:出仕、做官。

【27】处(chu) :隐退。

【28】谑(xue):开玩笑。

【29】操行:操守,品行。无定:没有一定。定:固定。

【30】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儒:孔子创立的学说,后也指崇奉孔子学说的人。

【31】墨墨:翟(di)创立的学说,后也指崇奉墨翟学说的人。

【32】夷:指伯夷,他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当初,孤竹君曾定其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后来两人弃国跑到周。反对周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说他是“圣之清者也”。(《孟子·万章下》)

【33】惠:指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的大夫。食邑在柳下,谥号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

【34】一节:这里指“一种”。称:称谓。

【35】朴:质朴。

【36】华:有文采。

【37】诣(yi):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境界。绳:纠正,这里是“束缚”的意思。

【38】要:总,总要,大要。轻天下:以治理天下为轻易。

【39】齐万物:整治万物。

【40】非尧舜:非议尧和舜。

【41】薄汤武:鄙薄商汤和周武王。

【42】易:改变。

【43】没(mo):死。

【44】渠:他。这里因是假托为哭庵作传,所以不说“我”,而说“他”。殉:用人或物陪葬。



【赏析】

这是一篇传记。“传”,是记载的意思,特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记”,是记叙,表示文体。传记这种文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就已有不少刻画人物的文字, 可以看作是传记的片断或雏型。真正开创我国传记文写作先河的是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

传记有本传、别传 (外传)、小传、列传、自传、合传、评传等多种。这篇 《哭庵传》属自传性质, 但又与一般自传不同。一般自传是传主用第一人称自叙生平、思想和发展的历程。本篇这种自传却是以第三人称, 用假托为他人作传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自传始于晋时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传》。这种自传不是一般性地详细地叙述生平经历, 而是通过叙述生平经历侧重于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触或认识, 因而对生平经历的叙述一般都比较概括。

这篇 《哭庵传》叙述了自己的生平操守品行, 说明自号“哭庵”的原因。全文三段,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 (第一段), 概括自己半生经历。开头不象一般自传那样直书自己姓名、籍贯、家世等, 而是袭用 《五柳先生传》的写法, 说“哭庵者, 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 人人知之, 故不述。”即不传籍贯、姓名和家世, 而突出强调“哭庵幼奇惠”。接着就此发挥。首先比较详细地叙述五岁时的一件奇事; 然后概括地叙述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主要经历, 即“为诸生”、“举于乡”、为“才子”, 治经、治史、研究理学, 出仕、退隐。其中无论叙述哪一段经历, 都着意突出其“奇惠”。第二层 (第二段), 叙述自己的操守和品行。说明虽然自己经历是复杂的, 思想不拘泥于“一节”, 文章也不囿于“一诣”, 但“轻天下, 齐万物, 非尧舜, 薄汤武”恃才傲物的本性一日也没有改变。第三层 (第三段), 直接说明自号“哭庵”的原因, 是因为“母没”。

本文在写法上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 是在强烈对照中显现主旨。如第三段在说明自号“哭庵”的原因时, 先强调“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 然未尝哭”, 再退一步说“虽其妻与子死, 不哭”; 然后文意急转直下:“而独不见其母, 可哭”, 并且“无一日不哭, 誓以哭终其身, 死而后已”。这里“无不可哭, 然未尝哭”和“不哭”,与“可哭”、“无一日不哭”形成强烈对照, 鲜明地说明了哭什么, 不哭什么, 从而强调地说明了作者自号“哭庵”的原因。

第二, 行文收放自如。如第一段先总后分, 在以“哭庵幼奇惠”一句总起之后, 铺排渲染开去, 从五岁的一件奇事说起, 历数“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 为“才子”; 接着治经、治史, 研究理学, 均有建树;“年未三十而仕, 官不卑”, 后又是“筑室万山中”。这种放可谓行云流水, 文漪落霞。再如第二段, 是先放后收, 先叙其经历复杂:“初为神童,为才子; 继为酒人, 为游侠; 少年为名士, 为经生, 为学人, 为贵官, 为隐士。忽东, 忽西, 忽出, 忽处。”再叙其操行无定:“若儒, 若墨, 若夷,若惠”。再叙其文章风格:“或古, 或今, 或朴, 或华”。可以说放得很开,但最后只一句:“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一下收勒,可谓橐声一击,万骑忽敛。这一放一收,神奇自然,使读者对传主的操行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

第三,文笔流畅潇洒,气势奔放。本文在内容上尽铺排渲染之能事,与之相应的是作者叙事无拘无束,心到笔到,显现其流畅潇洒,气势奔放的风格,而这又得力于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无论是叙述曲折复杂的经历,还是叙述操行无定和文章的多种风格,都是一口气说出,文章气势如水涌泉,如丸走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