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类·大开大阖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二段以后,融情入景,“游荡随风化为轻絮”之意致发挥靡遗,则由展开局面,以大开大阖之笔,淋漓尽致以写之,意无余剩,词无不达,在此种最长之调,为唯一法门。句多韵少如三、四两段,尤非如此不可。柳屯田长调用笔运气,首创此法。南宋善学柳者,惟梦窗一人。(陈匪石《宋词举》卷上)
【词例】
莺 啼 序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谩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解析】开阖,是填词章法中重要的一种技法。刘熙载说:“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荡,如奇正、空实、抑扬、开阖、工易、宽紧之类是已。”(《艺概·词概》)开,即推开、放开; 阖,即收束、闭阖。词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要放开,最忌步步相连,要收回,最忌行行愈远。须神来气往,去来无迹,方为入妙。“譬如水之逆风,风之逆水,一往一来,激而成文,而波澜出焉,乃真开阖也。”(唐彪《读书作文谱》)古人在填词时,颇讲究章法、句法、字法,其中以章法最为重要,因为如果舍弃章法而专求字句,纵然争奇竞巧,又岂能开阖变化,一动万随! 在小令、中调、长调中,长调的创作难于中调和小令,难就难于: 须“语气贯串,不冗不复,徘徊宛转,自然成文。”(彭孙遹《金粟词话》)为了使长调慢词写得一气流贯,变化错综,而又具有纵横离合之致,倚声家常使用大开大阖的笔法,或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或于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或于浓句中,间以淡话,或于疏句中,接以密语,从而达到不冗不碎,神韵天然的境界。
在两宋词人中,最善于运用大开大阖技法的、要数北宋的柳永、周邦彦和南宋的吴文英。蔡嵩云曾指出:“柳词胜处,在气骨,不在字面。其写景处远胜其抒情处。而章法大开大阖,为后起清真、梦窗诸家所取法,信为创调名家。”(《柯亭词论》)吴文英的 《莺啼序》是运用大开大阖笔法的成功范例。《莺啼序》 全章二百四十字,乃词调中最长的词调。填此词调时,意须层出不穷,否则满纸敷辞。此调全章多至四段,如果不讲究脉络贯串,必造成散漫。此外,还须作者致力于用笔行气,否则,不失之拖沓,即失之板重。吴文英共写过三首 《莺啼序》,其中以“残寒正欺病酒”一首最佳。
此词第一段写索居之时,见暮春之景,触起羁情。“残寒”二句,点明节令,春暮带有残寒,词人闭门不出,是为春寒病酒。暗含伤春之意。“燕来晚”二句,写其见飞入西城的晚来之燕。飞燕似乎告诉他春事已临迟暮,赶快出游吧!“画船载”二句,写其于清明过后泛舟湖中,见到吴宫旁边的行行烟柳,不禁触发了他的羁思。“念羁情”二句,写那感发引起的羁情似乎化作轻轻的柳絮,随风游荡。此二句为全篇之骨,笼罩以下三段。第二段,追忆昔日西湖旧游遇艳情景。“十载”三句,回忆十年前曾在一个尘雾迷漫的日子骑马来到西湖。“溯红”二句,写舍马泛舟,由侍婢锦儿暗中传递真情、将他招入 “仙溪”那位伊人的住处。“倚银屏”二句,描写与伊人初遇时悲喜交集之情状,他们倚着银屏,深感春色无边而欢事无多,她流下的红泪沾湿了歌扇与金缕衣。“暝堤空”三句,写时近黄昏,暮色笼罩湖堤,游人散去,而我有幸得留宿 “仙溪”,让斜阳陪伴湖中鸥鹭一起栖息吧! 此三句写景而融入人事,实处皆空,显得蕴藉空灵。该段追忆的那位“伊人”,是梦窗在杭州所纳之妾。夏承焘在 《吴梦窗系年》 中说:“梦窗似不止一妾,其另一人殆娶于杭州……总之,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唐宋词人多狎妓纳妾之作,梦窗尤多费辞,姑连书之,以见当时风习。”这首 《莺啼序》 就是详忆与杭州之妾的离合死生之迹。
第三段,写今日重来湖上,深感物是人非,追寻昔游,俱为陈迹。“幽兰”三句,与上段 “十载西湖”照应,写暮春又至,而词人依然客居水乡。“别后”四句,写别后重访旧地,杳无信息,经历几番风雨,事往而花谢。“瘗玉埋香”,既是写风雨摧残埋葬芳花,也暗示伊人已经逝世。“长波”四句,补写初遇伊人时,伊人的艳丽,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她顾盼生情,使湖中的春波也要妒忌她含情的眼神,苍翠的远山与其秀美的娥眉相比,也会感到羞愧。“渔灯分影春江宿”,于 “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为复笔;“短楫桃根渡”,于 “溯红渐招入仙溪”为复笔,作两番钩勒,笔力极浑厚。“青楼”三句,补写初遇伊人、即将分手时的情景。记得临别时仿佛在伊人住的楼阁的旧壁上题诗,当时泪水与墨汁使壁上的尘土暗淡无色。
第四段极写词人伤时叹老以及相思之苦。“危亭”三句,遥接 “长波妒盼,遥山羞黛”,先写其怅望。词人登临危亭,望极天涯,感叹鬓发斑白。“暗点检”四句,继写其睹物思人。昔日离别时的泪痕,欢会时的唾液,还湿染着绢帕,而镜台上的饰物凤已 “迷归”,鸾已 “慵舞”,暗示镜破人亡。“殷勤”四句,写其内心怨恨。词人本指望书写长恨,但鸿雁无法飞越辽阔的大海,难以传书,只好将相思之情寄托于哀筝。最后三句,遥应起段 “游荡随风化为轻絮”作结,信物犹在,芳踪不归,书欲寄而不达、魂已断而难招,词人伤心程度,可想而知。末段所写,是二、三段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首段“羁情”二字的总收束。通观全词,通体离合变化而又大力包举、一气舒卷,实得力于大开大阖笔法。故陈匪石评此词说:“而二段以后,融情入景,‘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之意致发挥靡遗,则由展开局面,以大开大阖之笔,淋漓尽致以写之,意无余剩,词无不达,在此种最长之调为唯一法门。句多韵少,如三、四两段,尤非如此不可。”蔡嵩云也说:“竟体固章法井然,而三四两遍用大开大阖之笔,纯自屯田、清真二家脱化而出。”(《柯亭词论》)
柳永是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位词人。他善于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通过曲折委婉的铺写表达丰富的内容,在章法结构上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像《夜半乐》就成功运用了大开大阖的写法,为后来的词人所广为借鉴。梦窗词深得屯田、清真之妙,其长调慢词之开阖变化,实自柳、周出,然而其面貌全变,另具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