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疑病症的根源在哪里
释义

疑病症的根源在哪里

疑病症的根源在哪里

大多数疑病症者在人格测试结果中,忧虑性、怀疑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得分偏高,说明他们遇事比较容易敏感多疑和忧虑烦恼。

——疑病症的人格根源

李姗姗是名19岁的大学生。学校体检时听到医生低声自语:“有点杂音”。她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心脏病?医生回答她不是心脏病,不要紧。她想起老师曾说过心脏病是有杂音的。于是坚信自己患上了心脏病。此后一年,她无心学习,到处求医,跑遍了京城的大大小小多家医院。

经心理医生诊断,李姗姗同学患的是疑病症。

像李珊珊类似的疑病症者,通常会对自身感觉或感受做出自我臆测的、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导致整日沉浸在疑虑、烦恼和恐惧中不能自拔,而破坏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疑病症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身体特别关注。李珊珊常对一般人并不在意的活动,如心跳、肠道蠕动等,或对身体轻微不舒适的感觉,如轻微疼痛、酸胀等都有很高的觉察力,并对鼻腔分泌物、粪便带黏液、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特别关注,由此推断自己有病。

疑病症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确信自己患了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其推理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地方,尽管根据并不充分。但他们不听医生的解释也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他们自己会主动查阅各种书籍和资料学习,确定自己患了严重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从而整天焦虑不安,情绪忧郁。

很多疑病症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医院四处求医,甚至不惜放弃学业和工作。疑病的心理障碍有两种表现,一为感觉性疑病,对身体某部位的敏感性增加,进而过分关注,总是怀疑自己身体出了状况。他们的描述较为含糊,部位不固定。

另一种表现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描述真切、具体,认为患有某种疾病,自己也确信实际上并不存在,但要求做各种检查,要求医生同情。尽管检查正常,但医生的诊断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想法,仍要求重新检查,终日惶惶不安。这是一种观念性疑病,带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医科大学新生身上也会发生一种有趣的疑病现象。老师讲到某一种疾病时,附属医院或校医院相应科室的求诊新生就会显著增多。如最近在学习消化内科,紧接着的几天,校医院的消化内科就会接待很多学生来问诊胃炎、胃溃疡、肠炎、肝病等消化内科疾病。

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医学新生尚未适应医学类的教学模式,而在第一次接触相关医学知识的时候,表现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过度关注。这种现象在学生进入医学院学习一年之后会自然消失。

部分疑病症者甚至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向家人交待后事,并且写了遗书。在此期间他们可能会先后去若干家医院做多项化验,虽然检查结果均正常,但仍要求医生开药。之后认为医生开的药都没有用,很少按医嘱坚持服药。

另外,部分人还经常买些医学书籍和杂志自学,看到什么病就觉得自己得了什么病,医生诊断他没有病,他仍不放心,换了医院继续就诊。

从人格角度来看,和李姗姗一样,大多数疑病症者在人格测试结果中忧虑性、怀疑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得分偏高,说明他们遇事比较容易敏感多疑和忧虑烦恼。

此外,因为这类人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有能力自查许多医学书籍、杂志来验证、核实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而这又恰恰把疑病症者诱入误区,因为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很容易以偏概全,只是简单机械地对号入座,因此产生错误的自我暗示。

疑病症者的性格一般都偏脆弱甚至有很强的逃避性,在心理上尚处于幼稚状态。对自己一些轻微身体状况的夸大,可以使他有充分的理由来继续扮演弱者的角色,心安理得地享受弱者的待遇,如爱人的关心、在家养病、朋友的看望和同情,可以暂时逃避做为一个健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疑病症的病因与精神心理刺激有关。深入地分析显示,疑病症者的早期经历,比如亲人的意外过世,身边好友的生病所带来的痛苦和艰辛,使他们内心产生了不安全感、无助感和孤独感,缺少温暖、关怀和爱。

引起疑病症的另一个因素是过分关注自我感受、自身健康状况。通常来讲,疑病症者大多属于受暗示性比较强的人格类型。

虽然疑病症者的身体并无异常,可是因为心理的暗示和煎熬,还是很痛苦的,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借助专业医生的治疗。

疑病症者本人也应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一、相信科学,相信医学检查和诊断结果。很多疑病症者对于医院的诊断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而认为自己确实患上了重疾。在心理学的人格含义上表现为偏执,他们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判断,并且对医生的诊断和嘱咐置于脑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学已经比较完善,尤其是医学科学,属于发展比较完备的分支,值得信赖。

二、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疑病症不是身体的病,而是心理的病。患者应该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自己的状况有全面、科学的了解。同时,要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家人、同学、朋友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战胜疾病,重塑乐观、坚定、平和的人格特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分散对躯体感觉的过分关注,将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兴趣爱好上,比如演奏乐器、欣赏音乐等;另一方面也培养自己平和、信赖的认知态度,陶冶了情操。

四、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有体己的朋友,在高兴的时候,可以有人分享愉悦;在不愉快的时候,有人愿意一起分担。那么,在我们产生压力的时候,也自然会找到倾诉、排解的对象,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