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禹偁《唐河店妪传》原文与翻译、赏析
释义

王禹偁《唐河店妪传》原文与翻译、赏析

王禹偁《唐河店妪传》原文与翻译、赏析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至。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 “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噫! 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11),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12)。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 盖选归上都(13),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14)。及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15)

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鉴赏】 本文收入作者自编的《小畜集》卷十四。根据当时的传闻,作者针对北宋的边防守备问题有感而作。文中的虏、胡,是对与北宋敌对的辽——契丹族的鄙称,他们原是辽西、热河一带的游牧民族,在和当地汉人和睦相处中,逐渐接受了汉文化。五代十国时,中原战乱不息,契丹族崛起,占据河北、山西的燕云十六州,建立了辽王朝,直接威胁着中原人民的生命安全。北宋统一南中国后,公元979年灭了北汉,为解除契丹族的威胁,太宗乘胜移师河北,因师老兵疲,伐辽失败。公元986年,宋军又兵分三路,再度北征,因将领不和,指挥失误,军粮匮乏,仍告失败。此后,宋廷上下求和之声占了上风,辽兵趁势南侵。不愿做奴隶的广大民众,纷纷奋起保卫家国,积极参加地方部队进行抵抗。宋廷的一些边将不仅不积极御敌,反而各怀鬼胎,借故削弱义军力量。王禹偁在端拱二年 (989),曾给太宗上书,建议集合兵力,再次北上伐辽。本文大约写在此后不久。

本文前两段是记叙,后两段发议论。

第一段: 简明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开端即说唐河店距常山郡仅七里,当地边民见辽兵“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这些皆非闲笔,是为后来那惊险故事的发生顺理成章地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离此处不远的郡内有宋军驻扎,使老妇人敢孤身杀敌又很快脱险; 辽兵来店是习以为常,自然就不十分戒备,故而丧命。

第二段: 具体记叙老妇临危不惧,机智杀敌的全过程。“端拱中”,点明这是宋辽交恶的非常时期; “独止”暗示辽兵入侵后,边民多已逃离唐河店,从而显示了老妇的胆识,给这位“孤胆英雄” 的出场作了烘托。“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一个“呵”字,既活画出辽兵蛮横无理且盛气凌人的嚣张气焰,又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持绠缶趋井”的“趋”字欲扬先抑,写老妇的小步快走表示顺从照办。“悬而复至”则给读者设下个悬念,老妇谦恭地“呼虏为王”,请他“自取”,既显示了女主人公的沉着机智有心计,又可见作者在关键处文思的细密,为读者略解“悬而复至”之谜; “妪自后推虏堕井”,谜才全解。接着写妪“跨马诣郡”,又和辽兵先前“系马于门”相呼应,那时辽兵的战马自然“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 的补笔决非“画蛇添足”,而是无声地控诉了辽兵的抢掠暴行。“常山民吏观而壮之”是借民众欢迎场面,表达自己对爱国行为的热情赞赏。这段虽仅百字左右,却像一则精致的微型小说,层层剥笋,环环相扣,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一场惊险斗争,活画了两个敌对人物,给人以跌宕起伏、趣味横生之感。

第三段,作者以老妪之举为由头,引出对朝廷处理边事失当的中肯批评。作者承上启下,发出 “噫”的一声感叹,然后从一店一妪,扩展到整个边防线和边民进行议论。宋代边关空虚,外敌节节进逼,不是兵民不敢、不愿或不善战,而是当权者举措失当。作者列举了边地骑兵中那些骁勇善战的事例和其后的不同遭遇,进而指出是军政腐败与将领自私造成边塞兵力 “不足御胡”,上谷陷入敌手。为此,作者明确提出改革现状的意见: 要稳定边防部队的兵员,确定其防地,使其热爱和固守家乡土地,就要供给丰厚一些,让他们吃饱穿暖,再配上坚利的装备,他们就能以一当五,随时破敌。以上建议,是从大量事实与层层说理中得出的结论,是从唐河店妪一人斗敌的英勇事迹升华到强边御侮的高度来谈的,行文紧紧地围绕了抗敌这个中心,由事及理,既展得开,又收得拢,给人以逻辑严谨、见解深刻、毫不松散、很有说服力之感。

翻阅《宋史·王禹偁传》和有关资料可知,作者是个秉性刚直,“遇事敢言”,虽屡遭贬黜,仍忧国忧民的忠臣。他曾一再上书,陈述备边御戎之策,劝谏太宗“谨边防”和“感励边人”。篇末以假设语气斩钉截铁地抨击当权者,便画龙点睛地体现了他的清醒认识和人格精神。文中谈及 “边人不应” 的实情,却是归咎于当权者的政策失误。那是作者对边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是对不留心边事的权臣的不满。这篇散文虽然短小平实,却千古传诵,主要是作者用对比手法褒扬了以唐河店妪为代表的边民自发地保家卫国的勇武精神,同时揭露了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