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士禛《江上》古诗赏析与原文
释义

王士禛《江上》古诗赏析与原文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顺治十七年(1660)农历八月,诗人临时充江南同考官,由扬州赴江宁(今南京),九月因病又渡江归扬州,乃有此诗。这首七绝描写的是深秋于江宁渡江时所见景物。诗的意境凄冷清奇,蕴含着诗人凄凉的心绪。

诗首句“吴头楚尾路如何”,即暗示欲归扬州之意。“路”,实指江上归路。此句有个难点即“吴头楚尾”,应该多花些笔墨说明:“吴头楚尾”原指江西,江西位于吴地上游,楚地下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正如《方舆胜览》所云:“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但诗人此时身在江宁,而“路”于第三句已明指是“渡江去”,与“豫章之地”“寥远不相属”,该如何理解呢?这必须了解诗人的一个美学观点,其《池北偶谈》云:“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指矣。”他强调的是诗人创作重在灵感的爆发,此时想象力异常活跃,既可状眼前之景,亦可虚构情中之景,意中之象,对眼前之景物有所改造,以抒发性情。王维的雪中芭蕉图与其诗即是。对这类诗画不可以用“违反真实”加以指斥,应该体会其内在精神。因此“吴头楚尾”亦属于诗人“兴会神到”之语,是其虚构之地,读者不可拘泥于字面来理解,因为它不似某些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渔洋诗话》)。此处“吴头楚尾”实际是指代长江下游之南京。诗人之所以这样写,乃是一时的灵感,而且增添了诗的典雅之致。诗首句是设问句式,问“路如何”,旨在引出下句,故次句答云:“烟雨秋深暗白波”。深秋的江上,归路烟雨凄迷,又值傍晚时分,江中白波被雨雾暮色所遮掩,已看不清楚。江上归路的境界显得阴晦迷蒙,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古人本有“秋士悲”(《淮南子·缪称训》)的传统,加之患病,诗人情绪郁闷,因此客观自然之景亦被抹上主观的愁苦色彩。

江上烟雨迷离,暮色阴晦,本不宜出航;但诗人归心如箭,故欲趁江潮涨起之时,渡江回扬州去。扬州虽不是故乡,但那里毕竟有自己的安乐窝,只有回到自己官署才能安心养病。第三句之“寒潮”又是“秋深”的意象。诗后两句特别是第四句又对“秋深”之景作具体描绘:“满林黄叶雁声多。”“黄叶”飘零,满林铺金;鸿雁南征,哀声不断。一着眼于江岸的视觉意象,一着眼于江天的听觉意象,把深秋的萧飒氛围渲染得更浓重,充溢着悲凉之意。既然时已秋深,叶落雁归,则自己亦该归去了。诗在“雁声多”中结束;而那“雁声”又隐含催归之意,有余音不尽之妙。

这首七绝结构颇具特色,前两句与后两句都是先抒怀而后写景,或曰先虚后实,重在以虚引实,又以实证虚,虚实结合。而仔细品味,又发现每一句诗或情中有景,或景中含情,都是一个情景相融的小境界,从而构成全诗的深远意境。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