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爱国诗词《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爱国诗词《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释】 ①七哀:或曰乐府题名;或曰人有七情,七情皆哀;或曰哀思之多,“七”为表多的虚数;或曰七首哀诗,“七”为实数;或曰乐曲有七解(七段)。现存王粲《七哀诗》三首,此为第一首。②西京:指长安。无象:不像样,不像话。豺虎:喻指董卓部将李傕(jue)、郭汜 (si) 等人,吕布杀董卓,李、郭为董报仇,兵掠长安。方: 正。遘(gou): 通 “构”。造、作。患: 祸乱。③复弃: 又一次离弃。中国: 即国之中,指京城。初平元年 (190)董卓胁迫献帝,离京洛阳,迁都长安,时年王粲十四岁。初平三年,李、郭作乱长安,王粲又离京长安,避乱荆州,故曰 “复”,此 “中国”,也应指京城,它书皆作中原解,恐不当。委身: 寄生,托身。适:往。荆蛮: 指荆州,荆州在南方,周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称荆蛮。当时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曾受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④追攀:追赶车驾,拉着车辕,不忍离别。⑤顾: 回首。⑥完: 保全。此两句为妇人伤心之语。⑦霸陵: 汉文帝陵墓,在长安东。文帝与民休养生息,史称西汉贤君。岸: 高地。此句谓王粲思得明君,救民治乱。⑧悟: 领悟,懂得。下泉: 为 《诗经·曹风》篇名,《毛诗序》谓: “《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主贤伯也。”此句意谓王粲对《下泉》一诗作者伤时悯乱,思贤思治的心情大有领悟。喟 (kui) 然: 叹息貌。

【鉴赏】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作于初平三年(192),时年王粲十六岁,避乱荆州途中。初平元年,董卓火烧洛阳,挟持献帝及十万吏民迁都长安,十四岁的王粲就在其中。初平三年,吕布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名义,围攻长安,烧杀掳掠,吏民死者上万。王粲又遭此 “西京之乱”。为避兵灾战祸,他被迫离开京城,离开亲友,远适荆州,寄身蛮荒。此诗即写当时离京情景与路途闻见,深刻地反映了战乱中母子不得相保、人民无以自全的痛苦,以及作者思治思定的愿望、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两句写西京无象之乱,李、郭作乱,豺虎横行,整个京都被扰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 次两句写委身弃国之苦,遭乱流寓,避祸蛮荒; 五、六句写亲朋离别之悲,背井离乡,远赴绝国,能否生还,不得而知,亲朋追车攀辕,抢地呼天; 七、八句写白骨蔽野之怖,了无人烟,一无所见,惟见遍地尸横,赫赫惨然; 九至十六句写饥妇弃子之惨,幼子悲号,慈母挥涕,令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最后四句写作者思治思定之叹,思得明君,再造山河,重整乾坤。这一切,构成一幅惨绝人寰的汉末乱离图,令人 “喟然伤心”、“七哀” 不已,表现了作者一腔忧国忧民的情怀。清代沈德潜的 《古诗源》曾评为 “此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对后世的爱国诗人、人民诗人影响深远。

本篇艺术上的最突出特点是善于选择典型事件,主要通过饥妇弃子的描写,反映出整个时代之苦难、人民之痛苦,收到以少胜多、言约意广的艺术效果。其次是情附于事的手法,叙事而带感情,抒情又夹叙事,大大增强了诗歌动人心、移人情的作用。再则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两句,既用典又纪行,自然贴切、含蕴深长,同时又照应开篇的 “西京乱无象”,可谓自然天成。

文章作者:傅正义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