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爱国诗词《屈大均·秣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爱国诗词《屈大均·秣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屈大均·秣陵》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释】 ①秣陵: 即今江苏南京。楚威王初置金陵邑,秦始皇改为秣陵。明初,朱元璋曾建都金陵,后迁北京。甲申之变,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福王朱由崧曾在金陵建立南明弘光王朝,仅一年,便被清军摧毁。1659年屈大均曾居留南京,作此诗。②牛首: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天阙: 牛头山两峰并峙,如皇宫门前的阙楼,故称双阙,或称天阙。龙岗:钟山,在今南京市东南。《六朝事迹》载:诸葛亮出使秣陵,曾发出 “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的感叹。③万井:千家万户。④乌衣: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以三国时孙吴乌衣营驻地得名。六朝时王、谢两大豪族住在这里。玉树: 指乐曲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荒淫亡国,人们把他所娱乐的 《玉树后庭花》看作亡国之音。

【鉴赏】 这首怀古之作从历史遗迹生发开去,把触须深入到现实社会最敏感的区域,借往古以烛照现实。诗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敏锐地思考问题,抒吐情怀,倾注热血。

面对秣陵这六朝金粉之地,诗人首先感受到牛首、龙岗的帝都形胜; 然而山形依旧,世事却全非,昔日的帝王如今都已春草萋萋,落红纷纷,经过战争的劫掠,秣陵已变得残破衰败。春草、落花的眼前之景,与六朝频繁战乱的遥远历史镜头一经妙手组接,寥廓的宇宙空间和漫长的历史时间一经奇想联系,便构成诗歌无限浑厚的壮美,引导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六朝盛事在草生草败,花落花开的时间流逝中已成为历史陈迹,眼前的杂乱春草、衰败落花勾起的只是愁惨的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春草、落花是诗人心灵的物质外化。写景,虚处落笔,以自然环境渲染烘托,留下一大片空间,供读者去驰骋想象,去开展联想,去大胆补充。

诗人寻觅旧踪,深感物换星移,世易境迁。乌衣巷口,显耀煊赫的世族大姓、前朝大宦作为历史被悠长的宇宙生命吞噬得干干净净; 《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缭绕着梦死醉生的行尸走肉,而玉树歌残,终至乐极悲来,亡国相续。历代君主不鉴前车而后车再覆,在金陵这座人生的舞台上继续演出一幕幕撕心裂肺的悲剧。六朝是这样,五代南唐是这样,南明王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眼望着滚滚奔流的大江,诗人热血沸扬,终于情不自禁,冲开感情的闸门,发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的痛苦呼喊。大江东流不息,亡国忧愤不断,在流动不息的物象中,隐含着漫长悠远的时间运动,寄寓着人事沧桑,兴亡更代,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尽感慨。这位具有贞亮民族气节的诗人亲历外族入主,国破家亡的时代剧变,感情潜流与奔腾汹涌的大江汇合在一起,在诗人心中痛苦地撞击,洄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诗人把抽象的 “恨”变成可以感知的流动物质,注入波涛滚滚的大江,参与江水的奔涌、咆哮,让意境得到了强有力的深化和开拓。再用 “如何……尽在……”这种别具特色的反诘语气道出,越发袒露出诗人不堪重负的破碎内心世界。诗人的提问摇荡心灵,发人深省。答案在何处?诗人没有回答,也未必能回答,后来的人们又该如何去探求答案呢?

全诗境界开阔深远,格调悲壮苍凉,内容深沉浑厚。诗人置身于纷乱的大千世界,心驰神往,用他带有深深创伤的心灵去感知富于时代特征的客观世界,去体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遗踪。其诗句拌和着血泪,以永久的艺术生命,放射出不朽的爱国主义思想光辉。

文章作者:毛远明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