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博览群籍,明思通微》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释义

《博览群籍,明思通微》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博览群籍,明思通微》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建安年间 (公元196~219年),刘劭担任计吏,到许昌,太史报告说: “正月初一,会有日蚀。”刘劭当时在尚书令荀彧的官府,有几十人在座,有的说这一天应当不上朝,有的说这一天应该停止元会的典礼。刘劭说: “梓慎、裨灶,是古代的良史,还在占卜水灾、火灾时,弄错了时间。《礼记》上说: ‘诸侯一起去朝见天子,入了门而不能将礼仪进行完毕的情况有四种,日蚀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圣人留下制度,不因可能发生变异而预先废除朝礼的原因,是有时灾祸消除,有时则是推算错误。”荀彧认为他说得对。下令照常举行朝会,这天也没有发生日蚀。

御史大夫郗虑征召刘劭,正值郗虑被免官,刘劭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调任为秘书郎。黄初年间(公元233年~236年),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接受诏命收集五经群书,将材料分类编排,写成《皇览》。明帝即位后,调出京都担任陈留太守,提倡文教德化,老百姓都称颂他。征入朝中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人制定法律条文,写《新律》十八篇,著有《律略论》。升任散骑常侍。这时听说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封给他的“燕王”名号,有人建议要扣留公孙渊派到京城来的计吏,派兵去讨伐他。刘劭认为:“从前袁尚兄弟投奔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公孙康将他们斩首,并送来首级,这是公孙渊先人对朝廷的效忠。加上听到的情况是真是假,不能确知。古时候边远之地不归顺,讲求德政而不征伐,这是不轻易劳民。应该对他们加以宽恕,使他们自己改过图新。”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并送来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张弥等人的首级。刘劭曾经写过《赵都赋》,明帝曹叡认为写得很好,命他再作《许都赋》、《洛都赋》。当时对外兴兵征战,对内营建宫室,刘劭写这两篇赋,都含有委婉的规劝之意。

曹叡下诏书广求贤才。散骑侍郎夏侯惠推荐刘劭,说:“我看到散骑常侍刘劭,非常忠诚、思虑深沉,对于各种事理体察周全,他所综合融汇的学问、思想,源流既大且远,因此大大小小的才士,都从他那里汲取与自己相同之点而加以斟酌。所以生性求实的人都佩服他的平和、纯正,清虚守静的人仰慕他的玄妙虚无和谦让,研求经学的人推许他推算历法很详细、周密,讲究法度条理的人明白他辨析道理很精密,锐意深思的人知道他深沉专一,长于写文章的人喜欢他的文章辞采,讲究规章制度的人看重他的教化法度简略而能抓住要领,长于策划谋略的人赞颂他思维明晰并能达到微妙之境。以上所论,都是就汲取适合自己长处的角度而举出的某些支流方面。我多次听他谈论玄理,看他那见解深刻的论文,受他的熏陶多年,老早就非常佩服他了,实在为朝廷感到此人器量非凡。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应该辅佐朝廷处理大事,放在军中出谋划策,应当与国运一起兴隆,不是世间常有的人才。望陛下在悠闲之中听听我的意见,让刘劭接受您给予的欢乐,得以在您面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力,这样善言就能上达,国家在您的光辉照耀下,便一天天地变好了。”

景初年间(公元237~239年),刘劭受皇帝之命,写作《都官考课》。他上疏说:“对百官的考核,是政府的要务,但是历代都没有实行,因此有关治政的典籍缺乏这方面的内容而未能弥补,有才能和无才能的官员混杂在一起不能分辨。陛下凭着最圣明的宏才大略,担心国家制度松弛衰败,既在内心考虑审察,又向外发布制订考课制度的诏书。我接受恩诏感到旷然开阔,得以启发愚蒙,就写了《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写《说略》一篇。我学问少见识浅,确实不足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圣意,著定典章制度。”又认为应该制定礼制、创作音乐,来改变风俗习惯,著《乐论》十四篇,写完后未曾奏上。正值曹叡逝世,没有施行。

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年),讲授经书,赐给关内侯的爵位。他所写作的,有《法论》、《人物志》等共百多篇。逝世后,追赠光禄勋。儿子刘琳继位。

与刘劭同时的东海缪袭也有才学,多有著述,官至尚书、光禄勋。

缪袭的友人山阳仲长统,汉朝末年担任尚书郎,去世较早。著作《昌言》,文辞佳美,值得阅读、思考。

散骑常侍陈留苏林,光禄大夫京兆韦诞、乐安太守谯国夏侯惠、陈郡太守任城孙该、郎中令河东杜挚等人也著有文章、辞赋赙,大多流传在世上。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