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学会走路以后,他们活动的范围变得更大,为此他们探索世界的脚步也会变得更大。面对这样一个可以自由行动却又不知道危险为何物的孩子,父母简直伤透脑筋,因为稍不留神,孩子就会发生状况,或者伤到自己,或者伤到他人。所以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感慨:孩子长大了,会走路了,还不如小时候抱在怀里省心呢,他们总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强制他们,不允许他们走路,他们会生气,也会愤怒,还会苦恼;给他们自由,让他们随意地走来走去,他们没有危险意识,常常面临不可知的危险。这样的情况下,负责带孩子的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就必须寸步不离地看着孩子,即便这样,孩子也难免会因为调皮而摔倒、磕碰到,这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吃的苦头。
有医学家指出,剖腹产的孩子因为出生的时候没有经过产道挤压,所以会有感统失调的情况发生。为此,有些父母一旦看到孩子活泼好动,就会怀疑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实际上,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又因为精力比较旺盛,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动来动去,因而父母不要轻易就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大帽子。即使真的怀疑孩子患有多动症,也要带孩子去医院接受医生的全面检查,确诊之后再进行系统治疗。
甜甜特别调皮。最近,甜甜爱上了妈妈新买的真皮沙发。沙发的海绵弹力很强,为此,甜甜彻底把沙发当成了跳跳床,每天都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在沙发座位上跳动,她还觉得不过瘾,居然爬上沙发靠背的平面上往下跳。
有一天,才吃完晚饭,奶奶在厨房刷碗,妈妈去卫生间,还没走到呢,就听到在客厅里玩耍的甜甜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妈妈赶紧往回跑,这才看到甜甜侧躺在地上,表情痛苦。妈妈赶紧把甜甜抱起来,甜甜说胳膊疼,妈妈以为甜甜的胳膊脱臼了,让甜甜尝试着把胳膊举起来。结果发现甜甜的小胳膊可以动,大胳膊不能动。妈妈赶紧询问甜甜是怎么摔下来的,这才知道甜甜从沙发靠背上往下跳,先是掉到沙发座位上,弹了一下又掉到地上,肩膀着地。妈妈赶紧打车带着甜甜去医院,结果情况比妈妈想的更严重:甜甜不是胳膊脱臼,而是锁骨骨折。妈妈懊恼不已,奶奶也心疼得直跺脚。
医生为甜甜戴上矫正器,整整两个月后,才取掉矫正器。其实,摔伤没过几天,甜甜的锁骨就不疼了,她又开始蹦蹦跳跳。发愁的妈妈看着不知道安静的甜甜,几次三番对奶奶说:“妈,你说甜甜是不是有多动症啊,怎么比男孩还调皮呢!”奶奶嗔怪妈妈:“可不要胡说八道,要是多动症可麻烦了!她就是精力旺盛,爱玩!”后来,妈妈还咨询了专业的医生,医生也说甜甜的表现只是爱玩,与多动症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父母都无法区分多动症和好动,因而看到孩子很顽皮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由分说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多动症和活泼好动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好动主要表现在幼儿阶段,随着成长,孩子的好动表现会有所改善,表现出沉稳安静的一面。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都很好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表现并没有明显改善。
其次,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很难保持专注,他们在学习方面是有障碍的,就是在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做到全神贯注。外界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会受到影响,即使在外部没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因为三心二意而导致事情进展缓慢。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不同,生性好动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可以全神贯注去做。
最后,在自控能力方面,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自控力很差,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相比之下,好动的孩子尽管喜欢运动,但是却可以控制好自己,并且在需要安静的场合里尽量安静。所以当多动症的孩子表现出暴躁好动,父母不要过多责备孩子,这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他们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如果孩子多动症情况比较严重,父母还可以考虑带孩子进行治疗,借助于药物的作用帮助孩子控制自己。但是对于多动的孩子,父母则没有必要过于焦虑,因为当孩子不断长大,随着自控力的增强,他们就会控制好自己。此外,还有的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故意表现出顽皮捣蛋的样子,那么只要父母多多关注他们,他们的好动行为就会有效改善。
父母一定要记住,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纳孩子的天性,不要因为孩子好动,就故意训斥孩子,或者严厉禁止孩子运动。通常情况下,好动的孩子都精力充沛,而且身体素质非常好,正因为精力过剩,他们才会一刻也不停地动来动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玩耍,帮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从而让孩子在应该睡觉的时候有好的睡眠。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每天过着早九晚五的生活,还要应付没完没了的加班,根本没有办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所以孩子在看到父母之后难免会撒娇,故意表现顽皮以吸引父母的关注,父母要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唯有如此,孩子多动的行为倾向才会有所好转。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也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父母多么疼爱孩子,都要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制订规则,也要以身示范引导孩子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张弛有度,也才能给孩子最佳的引导和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