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欧洲中世纪的美学 |
释义 |
请查阅词条: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欧洲中世纪的美学 |
随便看 |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教者大德,今之教者大言。大德者考教,大言者圮教
-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
- 古之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尊师敬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
-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 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
- 古之论贤不肖者,不曰幽明则曰枉直,则知光明洞达者为贤,隐伏深险者为不肖。真率爽快者为贤,斡旋转折者为不肖。故贤者如白日青天,一见即知其心事。不肖者如深谷晦夜,穷年莫测其浅深。贤者如疾矢急弦,更无一些回护。枉者如曲钩盘绳,不知多少机关。故虞廷曰“黜陟幽明”,孔子曰“举直错枉”。观人者之用明,舍是无所取矣。
- 古之谤人也,忠厚诚笃。《株林》之语,何等浑涵;舆人之谣,犹道实事。后世则不然,所怨在此,所谤在彼。彼固知其所怨者未必上之非,而其谤不足以行也,乃别生一项议论。其才辨附会足以泯吾怨之之实,启人信之之心,能使被谤者不能免谤之之祸,而我逃谤人之罪。呜呼!今之谤,虽古之君子且避忌之矣。圣贤处谤无别法,只是自修,其祸福则听之耳。
-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 古乐府
- 古乐府
- 古乐府|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 古乐苑
- 古乐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