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开沛 【本书体例】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著名诗人。曾任彭泽令,后辞职隐居田园。《搜神后记》10卷、与《搜神记》相近,传说为陶潜撰。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选自《搜神后记》)
东晋太和年间,广陵的杨生,养了一只狗,十分喜爱它,出出进进,都与狗为伴。有一次,杨生喝醉了酒,走在低洼的草地里,昏昏迷迷地睡着了。这时正是冬季,人们放火焚烧野草,风又很大。狗急得围着杨生不停地叫,杨生烂醉如泥,一点都听不见。正巧前边有一水坑,狗跑到水坑里,将浑身都蘸满水,回来洒在杨生周围的草地上。这样来回多次,不停地在杨生周围小步走动,草都沾湿了。火烧到杨生周围熄灭了,杨生幸免一死,酒醒后,才看清这种情形。
后来,杨生夜晚走路,不小心掉在枯井里,狗在井边叫了一整夜。天亮时有人路过,看见狗对着井叫,觉得奇怪,扒到井边一看,见到了杨生。杨生哀求说:“先生快将我救出去吧,我一定厚厚地报答你!”过路人说:“你将这条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井。”杨生说:“这只狗曾救活过我的命,不能送你。除了这只狗,您要什么我都不吝惜。”过路人说:“如果你不将狗送我,我就不救你出井”。这时狗伸下头望着井下。杨生明白狗的意思,向过路人说:“就将狗送给你。”过路人把杨生救了出来,牵着狗走了。五天后,狗在一天夜里跑了回来。
《杨生狗》是一篇名符其实的动物题材小说。说它是动物小说,是因为它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动物的行为、遭遇、命运,曲折地反映了社会。
动物文学,在当代儿童读物中,占着优势,而在古代小说园地里,也不少见。东晋时代的陶渊明,通过描写动物的生活,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对社会风气,对人情事理的种种看法,而且写得特别成功,是非常可贵的。由此可见,陶渊明不仅一直在寻求“世外桃源”,而且也一直在寻求人性的返本与归真。
在作者笔下,狗是富有灵性的。它聪明、机警、对主人忠诚,善解人意。先后两次救主人杨生的性命。这样的狗,值得为它立传。作者也写人,主要写过路人,着墨不多,画出了一种人的丑恶嘴脸。过路人听到落井的杨生呼救,他不是先救人不死,而是先讲条件,把狗送给他,才肯救人;不送狗,不救人。人与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反映出人情的淡薄与世态的炎凉。
人们常说,狗通人性。狗如何通人性,小说作了具体而可信的描述。作者紧紧围绕着狗的行为,展开故事。构思巧妙,立意新奇,把一个平常的动物,写得有声有色。作者所讲的故事,褒贬得当,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