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杨树增《舟入马关再咏》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杨树增《舟入马关再咏》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杨树增

苍翠湾复湾, 舟行入马关。

红旗翻碧海, 白浪拥青山。

痛定行人血, 羞开壮士颜。

况兼亡国恨, 触处泪潸潸。

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是我国近代爱国诗人,是爱国激情使他拿起了诗歌的武器。诗人在《牧羊儿自述》中,回忆自己在三原私塾读书时,“见书架上有文文山(即文天祥)、谢叠山(即谢枋得)诗集残本,我取而私阅,见其声调激越,意气风发,满纸的家国兴亡之感,忽然诗兴大发。我之作诗,殆可以说由此悟入。”自此,于先生以历史上爱国诗人来自勉,一生唯念中华之昌盛,他悲歌当泣,远望当归,常将种种爱国情愫述诸翰墨,《舟入马关再咏》就是其中一篇。

于先生青少年时,正值民族灾难空前深重,帝国列强入侵频仍,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相继签定,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此现实,于先生忧心如焚,曾大声疾呼道:“中华之危竟至此!同胞,同胞,为奴何如为国殇。”(《从军乐》)在风雨如磐的时代,这种爱国行为必然会遭致清廷的迫害,为避缉捕,于先生不得不离陕入沪,在那里继续宣传革命。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募报款赴日,在本州西南的马关港口上岸,这个在十多年前签定马关条约的地方,唤起了诗人多少家国沦亡的深痛,诗人将此写入了《马关》一诗中。1909年秋,诗人再赴日本,入马关时,触景生情,以《舟入马关再咏》表达了对帝国列强侵华和清政府卖国罪行的满腔仇恨。

《再咏》全诗可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描写航途所见,然景中寓有深情。第二层次抒发舟中所感,情多以事而显。

首联紧扣诗题。“苍翠”二字渲染江山依旧,“湾复湾”三字,已知诗人百感暗集毫端。诗人二次东渡,其间革命几遭挫折,革命艰难胜过舟行万千。海上虽经风浪,然今日舟泊码头,革命胜利的彼岸何时到达?“神州再造更何年?”(《马关》)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颔联写舟上眺目远望:万顷碧海上浮几片红旗,苍茫青山下涌一线白浪。色彩鲜明,简洁地点画出一幅娇美江山图。然诗人用心,正是以异邦山河之美,来衬中华国耻之深。联想祖国山河残缺,一派兵燹惨象,自有一股愤然不平之气勃然而生。

颈联陡转笔锋,由景转情,由马关而想到条约。当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谈判时遇刺,“行人血”便是指清政府卖国求和一事,甲午奇耻还记忆犹新,今日痛定思痛,如何能叫爱国志士不羞辱伤心呢?

尾联用一“兼”字,扩大了国耻的时间上限,马关条约之后又有辛丑条约,中华被列强瓜分无已,亡国灭种的危险就在眼前,马关的一草一木似芒刺,触发着诗人亡国痛感,使得诗人泪如雨倾。

于右任常以“骚心”为笔名,其诗颇有屈原悲怆、激越之风,诗境壮阔,格调沉痛,字字是赤诚的爱国心声。这首诗还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以美景衬悲情,使悲国之情更加深沉。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