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明代文学与心学·心学与明代诸体文学·心学与明代小说
释义

明代文学与心学·心学与明代诸体文学·心学与明代小说

明代文学与心学·心学与明代诸体文学·心学与明代小说

对明代心学与小说关系做出综合研究的著作主要有: 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宋克夫《宋明理学与章回小说》、傅惠生《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许总等《理学文艺论纲》等,这些著作大致将明代小说的创作分为受理学影响与受心学影响两部分。明代前期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受理学影响较大,其中的立意、人物及其结构安排,均受到儒家尤其是理学忠孝节义的制约,从而形成了其浓厚的伦理色彩与类型化性格特征。明代后期的小说创作则受到心学与理学的双重影响,如《西游记》《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等作品,均具有心学影响的痕迹,其主要特征是其中人物个性化的增强、情感欲望等因素的增加等等。有的著作还讨论了理学(包括心学)对小说艺术特征的影响,如《理学文艺论纲》曾论及“理念先行与主题的提前定位”、“‘气质之性’与人物形象类型”、“动静相依与情节的曲折多姿”等方面,显示了较为宽阔的学术视野。其中学术界比较集中关注的受心学影响的作品是《西游记》与“三言”。

清人曾对发掘《西游记》的儒释道内涵用力甚巨,但进入20世纪后因受到鲁迅、胡适等人严厉批评,于是人们大都视该书为游戏性的神话小说。20世纪80年代之后,学术界开始留意心学的影响问题。刘远达《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思想战线》1982年第1期)一文,侧重探讨《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但却基本是从负面影响立论的。作者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小说,是艺术化的“心学”,为的是“破心中贼”亦即从思想上瓦解农民起义。由于文章过分密切地与政治相比附,因而曾遭到不少学者的批评。此后的研究则多侧重其思想解放的正面心学影响,刘勇强认为:“心学并非仅仅是‘破心中贼’的哲学,在客观上还引发过思想解放。《西游记》受其影响,可以说是其中强调个人主观的一面,小说极大地高扬了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表现了渴望摆脱自然和社会的种种束缚,追求不受任何辖制的绝对自由的意愿,正说明了这一点。”有人从作者与心学的关系进行考察,如宋克夫《心学与文学论稿》专列“吴承恩与明代心学思潮”一节,以追索吴承恩与心学人物之关联。有人则从小说的主题角度进行心学影响的研究,如潘富恩《谈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的心路历程》、杨俊《西游记与“心学”新论》等。有人则从文学思潮的角度予以评价,如张锦池称该书为“以个性心灵解放为基础的文艺开山作”。有人还从艺术性角度进行分析,如许总主编的《理学文艺论纲》专设“《西游记》——艺术化的心学”一节,详细探讨小说行文中所体现的心学意识与心学要素。这些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这部小说名著都是有益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要研究作者与心学的关系,便会牵涉到该书的作者究竟是谁的难题,许多学者已怀疑吴承恩的著作权是否可靠,还有人提出是明人李春芳所作。如果是李春芳,他本身便是心学弟子,则作者与心学之关系又当作另一种理解。还有成书时间问题,有人认为明初该书已大致成形,则谈论心学影响便有些不着边际。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的。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三言”称为“拟宋市人小说”,又简称“拟话本”,遂奠定了其市民文学的性质。后人所编写的文学史与小说史大致不出鲁迅所论范围,只是论述更加细密而已。直到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两部研究专著,即吴功正《时代的广角镜》(1987)与张振钧、毛德富《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1988),依然将其作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中产生的市民文学代表作。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在进行思想背景的研究,开始是注意到编撰者冯梦龙所受李贽与左派王学的影响,如王凌的《冯梦龙与李贽》和《冯梦龙麻城之行》等文章,考察冯氏与李贽思想的渊源关系。宋克夫《心学与文学论稿》用“冯梦龙与明代心学思潮”一节,分别论述了冯氏对王阳明的态度以及与李贽、邱长孺、梅之焕、杨定见等热衷心学者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其主情的哲学倾向。魏崇新《市井新声——三言二拍:人性复归的呼唤》已将阳明心学与资本主义萌芽作为“三言”产生的两个前提,作者认为:“王阳明哲学是市民哲学的先导,泰州学派是市民哲学的代表,李贽等‘异端’思想家是市民思想的代言人。”尽管其主旨依然关注市民倾向,但毕竟与心学思潮联系起来。台湾学者王鸿泰的《“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一书,是专门探讨心学与“三言二拍”在价值观上的内在关联的,作者认为:“在明代后期学术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可以由理学发展中王学的出现与演变来掌握,而这个理学的发展又可以由其主要辩证命题 ‘天理——人欲’的辩证来掌握,所以本论文乃以此为内在纲领,在论述中将‘三言二拍’所反映的观念扣合到‘天理一人欲’的辨证脉络中来探讨。”然后就从命运观、情感世界、自我人格等方面探讨其与心学的联系。作者对心学的理解颇受李泽厚观点之影响,没有太多自我创获,但结合“三言二拍”来研究,毕竟是一种深化与进展。其实,冯梦龙文学思想的核心是其“情教说”,学术界已对此做出过许多研究,但大多是从反封建礼教角度立论,强调的是对情欲的肯定,对于它和阳明心学的关系则少留意。如果从晚明的整个文化背景看其“情教说”,就会发现冯梦龙将情作为贯穿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关系的核心,就知道它与心学所强调的真诚意愿与饱满情志的主体道德哲学亦即“致良知”的路径是一致的,也是将外在伦理内化为主体意志的心学设想。而冯梦龙的通俗小说观念也是与王学的平民化密切相关的,即强调通俗与教化的双重特性。因此,将“情教说”与心学相联系,并将其与作者的小说观及“三言”创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研究,也许会取得更大成绩。

注释

① 参见“小说卷”第六章,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① 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第50页,三联书店1992年版。② 均载《西游记文化学刊》第1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③ 张锦池《西游记考论》第289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① 《福建论坛》1987年第4期、1988年第4期。② 第8页,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③ 第41页,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4年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