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断章
释义

断章

作者: 吴奔星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断章》这首小诗,是卞之琳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诗人触景生情,写一时所见所感。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不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诗人说它“可独立成篇”,不是从字句着眼,而是从意境的完整性着眼,因为诗所展示的境界(意境)开阔、深广,是一个整体,颇能引人入胜,非三言两语所能尽其底蕴。可谓小诗不小,断章不断。

诗人写的是刹那之间的感触,而其中意境却蕴藏已久。诗人说:诗“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储藏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从诗人的创作意图看,《断章》所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可能孤立绝缘的。要用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表现世间人物与事物的相互联系(当然包括爱情关系在内),相互作用,实非易事。而诗人却表达得这么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进行思索与回味的广阔空间。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来也并不新奇,那就是诗人的艺术构思,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生活形象出发;虽是写一时的感兴,却是从多年的蕴蓄中提炼出来的。

诗只有四行,从形象思维出发,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两行,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地点缀了从楼上看风景人的“风景”。“桥上”与“楼上”原是互不相涉,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展示了引人遐思的艺术境界。

第二段两行,使“桥上”的人与“楼上”的人的相互关系推进了一步。如果照常理推测,当时双方由眉目传情,而互通姓名;但诗人的艺术构思却一反正常,双方始终素昧平生,只是在月亮东升时,明月照着(“装饰”)“你”的窗子。“你”在“玲珑望秋月”的时候,是否象李白那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诗人的笔触没有在这个重复了千百遍、经历了千多年的古老的意境上停留片刻,而是让“你”这个人被别人引入了自己的梦境。“你”在白天是别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别人梦中的“装饰”,别人是自觉的,“你”是不自觉的,真可以说顺理成章,“断章”不断。

诗人把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统一在他的美学观上,融为一体,很有功力。正是从这样的功力上产生了诗的艺术魅力:耐人寻味。本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画面,一经诗人点染,竟如此生动感人。

诗不押韵,但读来严谨,有节奏感,没有松散的毛病。试朗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从节奏看,首尾两行,各三顿(拍);中间两行,各四顿(拍)。顿的交错,表明诗是自由诗。如将首尾两行开端的你读成一顿,也可说是格律诗。

一首诗是否佳作,首先要看它有无创新的意境,有无生动的形象。其次,要看它的语言是否精练,韵律是否和谐。《断章》这首诗的意境不落陈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它的形象鲜明、生动,有立体感。它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口语,虽精练,但不晦涩;而且,具有和谐的韵律。韵律的和谐不仅来自语言的节奏协调,而且是由于诗人运用了两个“看风景”的动宾短语和两个“装饰了”的动词,造成节奏上的往复回环。诗人不凑生硬的脚韵,却把韵律在全诗的节奏中铺开,显得和谐、自然,富有艺术魅力。

作为一首抒情小诗,《断章》的容量颇大,言少而意多,给读者回味的余地,不仅有可读性,而且有耐读性。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