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文选
释义

文选

诗文总集。又名《昭明文选》。三十卷。南朝梁萧统编。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监元年(502)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信佛能文。有集已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文选》是在中国文学发展渐趋成熟,南朝统治阶级又爱好文学的背景下,由萧统招集文学之士编集的。全书收录自先秦子夏、屈原至当时作家凡一百三十家,不录生人。收录作品五百十四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萧统在《文选序》中自述编排体例云:“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全书大体分为赋、诗、杂文三大类,其中又细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等三十八小类;而以赋、诗最多,再按内容把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十五门,把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二十三门。

《文选》选录作品,“以文为本”(《文选序》),即注重收词人才子所作文学性较强的名篇,而属于后世所谓经、子、史的著作,如“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则一概不收,仅保留了史书中“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萧统还十分重视作品的艺术形式美,所谓“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所录作品多辞藻华丽,声律调谐,用事切当,对偶工整,以楚辞、汉赋、六朝骈文为主,诗多取颜延之、谢灵运之类,如陶渊明平易自然之作,却入选较少。这既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独立于经史之外的合理要求,又留有六朝绮靡文风的印记。但编者并未忽视思想内容的充实,如《古诗十九首》、鲍照的作品,均在收录之列,而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和浮靡轻薄的艳体诗,则被摒弃于外。可以说,《文选》包罗了梁以前七、八百年间重要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各体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为后人研究梁以前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此书也有不足,如分类嫌过于琐碎,选篇也不尽恰当;有些伪作,如李陵《答苏武书》,苏、李赠答诗,晋人伪造的孔安国《尚书序》,也混入其间;有的误标序文,如汉武帝《秋风辞》、刘歆《移让太常博士》题下注“并序”,其实序文乃史传文字;有的误标题目,如刘峻《重答刘秣陵诏书》并非书原文,陆机、陆云《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中“顾彦先”为全彦先之误。其他如割裂前人文字、编次欠当等,所在多有。

在古代,《文选》一书具有极为深广的影响。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成为广大士子学习诗赋的范本,至宋初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陆游《老学庵笔记》)的谚语。对《文选》的注释和研究,成为专门的学问,唐初即有“文选学”之称。现存最早的注本是唐高宗时李善的《文选注》,引书达一千七百余种,偏于词语与典故出处注释,而疏于注解文义。至玄宗时,有吕延祚将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文选》进表呈上,从此有《五臣注文选》的流传。五臣注虽谬误不少,“然其疏通文义,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固不必竟废之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宋至清,研治《文选》者蜂起。

今存有唐写本《文选集注》二十三卷、唐写本李善注《文选》,均为敦煌残卷,部分收入《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和《敦煌秘籍留真新编》,影印行世。最早刻本为北宋明道本(已残)。《四部丛刊》以宋刻六臣注本影印,中华书局以南宋淳熙八年(1181)尤袤刻李善注本影印,较为常见。通行本为清嘉庆胡克家翻刻尤本(并附胡撰《文选考异》十卷),1977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断句缩印出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