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落井下石》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落井下石:luò jǐng xià shí
词源: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 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 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
词由: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 对社会人情的冷漠和残忍, 就有一肚子的愤懑之情: 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 更有壮志难酬的不平情绪。因此,他在为柳宗元写碑文的时候,便借题发挥, 对当时的社会人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说:“人们平时表现得互相慕悦, 握手言欢, 好象要拿出肝肺来表示真心诚意, 指天涕泣, 发誓不会背信弃义。可是, 一旦发生一点利害冲突, 立刻就会反脸不认人。当别人落下陷阱时, 他不但不伸出援救的手, 反而去把他往下倾, 甚至还向落下井的人投石头。
词义: 有人落在井里, 不但不去救他, 反而还向井里投石头。比喻乘人危急的时候加以陷害。也作“投石下井”、“投井下石”。
书证: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 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梁斌《播火记》一六:“草野朋友, 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 平时追逐酒肉, 事情一来,就投井下石。”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劳改’两个字象怕人的瘟疫症, 都躲得远远的, 甚至明知道入监的亲友纯属冤枉, 不落井下石, 就算是很不低的道德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