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汗流浃背》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汗流浃背:hàn liú jiā bèi
词源: 《后汉书·伏皇后记》:“(曹)操后以事入见殿中, 帝不胜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 则厚; 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 俯仰求出。旧仪, 三公领兵朝见, 令虎赉执刃挟之。操出, 顾左右, 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词由: 汉献帝时, 曹操把持着军政大权, 培植亲信, 打击异已。就连皇宫的守卫人员, 也有不少人是他的耳目。曹操听说献帝手下的谋士赵彦经常为献帝出谋划策, 对自己不利, 就设计把赵彦以及同他亲近的人全部杀了。后来, 曹操因事去见献帝, 献帝非常气愤地说:“你如果诚心辅助我,就该厚道一些,不诚心辅助我, 就请离开!”曹操听了大惊失色,慌忙告辞出来。按照宫廷仪式, 三公领兵朝见, 都有宫廷卫士执刀挟持。曹操从架着的刀丛下走出来, 回顾左右, 汗流浃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肯上朝。
词义: 汗水湿透脊背。浃: 湿透。原形容惊惶、恐惧时的状态。现在有时也形容满身大汗。
书证:邹韬奋《抗战以来,上山拜访,审查老爷》:“我的目的原不在取得他的欢心,只要文章能从棺材里救出来,便已心满意足,欣欣然跑回编辑室,虽汗流浃背,不觉疲劳。”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