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悠悠吴越曲·上海之旅·城隍庙·“白相”城隍庙
释义

悠悠吴越曲·上海之旅·城隍庙·“白相”城隍庙

悠悠吴越曲·上海之旅·城隍庙·“白相”城隍庙

溜溜逛逛,东张张西望望,就是上海话所谓“白相”。到上海城隍庙白相的人,也许未必知道城隍庙,原来是明代著名江南园林“豫园”的一部分。

在今豫园南面的方浜路,原来有一座古庙,相传为三国时期的吴王孙皓建立的金山神庙,奉祀着汉代名将霍光,又名霍光行祠,明永乐年间正式改为城隍庙。

传说明朝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愉悦老亲”而建豫园,但因其祖母没见过皇宫,造园时便仿御花园格式,造了九垛龙墙,让老祖母见识见识。皇帝知道此事后,以为潘允端图谋不轨,派人彻查。潘允端得知消息,情急生智,于钦差到来前一天,将城隍庙的神像搬进园中,推说是城隍造园,才免除了一场大祸。后庙会盛行,来城隍庙的香客常年不断,庙内外涌入了一大批算命、卖梨膏糖、拉洋片的江湖艺人,云集了许多地方小吃和玩具杂耍摊贩。城隍庙于是成为上海最有特色的民俗旅游胜地。

城隍庙确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地方,旧日上海人游城隍庙,习惯上是“大门口吃酒酿圆子(指百年老店老松盛),二门口吃糖粥(以张志飞的粥摊最为有名),石狮子旁边吃梨膏糖(现已迁至大殿左侧)。而今城隍庙已改建为豫园商场,有着数百家商店,以其园林、商业、庙会融为一体的独特风貌,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到城隍庙,可以品尝着蜚声中外的上海各邦风味酒宴和名点小吃,购置各种土、特产和众多小商品。各地游人络绎不绝。

一庙三城隍

在许多关于城隍的传说中,“一庙三城隍”是最脍炙人口的。

在很早以前,金山张泾河一带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使得禾苗枯黄。后来来了一个大汉,抡起铁铲,地上立刻裂开一道缺口,成为一条新的河流,引来了黄浦江水。后来才知道,这是汉朝大将军霍光显灵解救了这场灾难。于是大家捧着香烛来到霍家祠堂,叩头礼拜,而且把祠堂前的一棵树雕成霍光神像,称为“金山神”,供奉在祠堂里,并把祠堂改为金山神庙。每年秋收后,附近百姓都到金山庙庆祝一番。后金山庙改为城隍庙,霍大将军的神像仍坐在进门的第一殿。霍光便成为这里的第一代城隍。

元朝进士秦裕伯奉旨赴苏州任太守途中,看见沿途村舍萧条,田地荒废,路边道旁时有饿殍,便在上任后,向寒山寺智明长老请教。长老说:“苏州佛寺众多,百姓又信佛,大人应趁大饥之年用权贵绅士家的钱财修造寺院僧舍,可解决饥民的生计,周济穷苦百姓。”于是秦裕伯招请苏州能工巧匠修建灵岩寺、西园,筑轩造亭,开塘架桥,还每天在阊、胥两门和枫桥运河畔组织龙舟竞渡,使得这一带热闹非凡,官家太太小姐、绅士商户纷纷雇用画舫,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于是,权贵豪门的钱财,就这样流入贫苦人民的手中。

朱元璋建明朝后,秦裕伯辞职回乡。朱元璋爱慕秦裕伯为官清正,便请他入朝为官。秦裕伯只得做了几年侍读学士,去世后归葬于故乡上海。明太祖下诏说:“秦裕伯生前虽不是我的臣下,但死后应保我黎民。”于是,封他为城隍,秦裕伯便成了上海第二代城隍,地方百姓按他生前的相貌,做了红脸城隍像,供于后殿。

第三代城隍是上海老百姓敬佩的民族英雄陈化成。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是一位久经疆场,骁勇善战的老将。清朝道光年间,英国侵略者调集了一百余艘战舰到长江口,妄图夺取我国江海要地吴淞,进而控制长江下游地区,六十六岁的陈化成奉命镇守吴淞炮台。1842年6月,当敌舰云集吴淞口外,鸣枪进攻时,陈化成痛斥贪生怕死欲向英军求和的两江总督牛鉴,并带领士兵进行英勇的反击。在紧要关头,牛鉴半路逃跑,使清军阵容大乱,敌人攻占了东炮台。陈化成腹背受敌,仍浴血奋战,最后七处负伤,倒在血泊之中。

上海百姓钦佩他的英雄气概,缅怀他的功绩,把他的塑像也抬进了城隍庙内,放在金山神像背后,让他也享受着祭祀。他是全国唯一穿清朝官服的城隍。

美食大世界

老城隍庙是上海风味小吃荟萃之地,素有“小吃王国”、“美食大世界”之称。仅城隍庙九曲桥一带就有十家各具特色的点心店,将近五十种花色点心,如绿波廊餐厅的船点风味小吃三丝眉毛酥、凤尾烧卖、四喜蒸饺;满园春点心店的酒酿圆子、八宝饭;桂花厅点心店的鸽蛋圆子、猪油百果糕、如意糕;湖滨点心店的开洋葱油面、重油酥饼;松盛点心店的鸡鸭血汤;春风得意楼的素面、素菜包;豫有点心店的桂花糯米糖。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有五香豆、南翔小笼馒头、梨膏糖。

相传,唐朝的宰相魏征,不仅为官刚正,还是个出名的孝子。贞观年间,魏征母亲年迈体弱,经常咳嗽气喘。魏征为此焦虑万分,便在朝中请了一位名太医,为母亲看病,并按照太医开的药方,煎好药奉上。不料药味太苦,老夫人只喝了一口就再不肯服用了。怎么办呢?魏征冥思苦想,终于想到老母平日最爱吃梨,若能把梨和药掺和在一起,老母肯定愿喝了。于是魏征亲自动手,去掉梨皮,捣碎取汁,再加上糖,与药方上的几味药一起熬成浆状。这样不仅苦味减轻,而且甘甜如蜜,老夫人吃得津津有味。从此,老夫人天天喝,日日用,咳嗽气喘竟痊愈了,而且食欲大增,气色好转。魏征十分高兴,他又不断在梨膏内放入银耳、火腿,虾米等滋补品,老夫人吃后越发神旺气爽。

此后,这种梨膏糖浆的制作方法逐渐传入民间。到了明朝,卖梨膏糖已成为京都洛阳桥上三百六十行之一,以此营生的店家、摊贩不计其数,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老城隍庙前石狮子旁有人开起了上海滩上第一家梨膏糖店,物美价廉,一举成名。1956年成立了上海梨膏糖店,供应有疗效的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

城隍庙冰糖奶油五香豆,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据说,三十年代初期,南市城隍庙建成后,香火越来越盛,每天烧香磕头者络绎不绝。一个名叫张阿成的用小青豆拌以桂皮、茴香烧煮成五香豆,在城隍庙市场出售,招徕不少顾客。当时一位在庙前设摊专买五香牛肉和豆腐干的姓郭的小业主,眼见五香豆受人欢迎,于1938年开设了“郭记兴隆五香豆店”,选用嘉定生产的“三白”蚕豆(白皮、白肉、白眼睛)为原料,精工制作,配料有冰糖奶油,故又名“冰糖奶油五香豆”。这种五香豆的风味咸中带甜,美味适口,食之回味无穷。1956年,郭记兴隆五香豆改名为城隍庙五香豆,增加花色品种,并逐步行销欧美各国。

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名叫陈和的人,在嘉定县南翔镇开了一爿点心店,设备简陋,只有两张桌子,顾客来吃,卖一客做一客。他做出的小笼馒头,皮薄、馅多、卤汁多,还拌有麻油,根据不同时令,添加些应时鲜活,初春肉馅里加入笋尖末,初夏时加入虾仁,深秋拌有蟹粉,因此味道特别鲜美,吃客越来越多,销路越来越好。后来南翔镇的大饭店也争做小笼馒头,小笼馒头便登上了大雅之堂。七十多年前,嘉定县南翔镇的关某来城隍庙开设馒头店,取名长兴楼,南翔馒头便成为城隍庙特色点心之一。

现在的小笼馒头只只玲珑如花,呈半透明状,馅内多汁,滋味鲜美,谚曰:“南翔馒头一包水,馅肉味道特别鲜。”与姜丝、香醋同食,回味无穷。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