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诚良
长篇小说。作者李建彤。工人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这是一部描写革命烈士刘志丹生平事迹的长篇小说。刘志丹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的金汤镇。他的祖父原是个教书先生,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因为刘姓家族中一姑娘的屈死与县官发生争执,得罪了县官,只好到土匪头子董福祥军中当了红笔师爷。董福祥被招安后,他几经转折,又回到故里。刘志丹承袭了祖父正直、坚强的秉性,小时候便不满官府和土豪劣绅的盘剥、欺压,跟村里人一起和他们斗。十五六岁时,他祖父为了让孙子学点文化救国救民,便送他到离家乡近二百里处的永宁山上去读书。在学校里,他读书很刻苦,被同学们戏称为“钻书虫”。小学毕业后,他又到榆林上中学。榆林中学是当时陕西的开明人士杜斌丞先生开办的,学校气氛比较自由。刘志丹在榆林中学里更是埋头苦学,经常到图书馆读书,笔记也记了不少。当时榆林中学有一批顽固的守旧分子,给刘志丹的班上古文课的杜斗庚就是其中之一。杜斗庚顽固守旧,抱着古书本不放,对刘志丹看的那些新书视为洪水猛兽。刘志丹在共产党员魏野畴老师、李子洲老师的教导下,积极开展斗争,并加入了青年团。中学毕业后,刘志丹和几个同学一起考上了黄埔军校。在军校中,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刘志丹被党组织派回陕西开展革命斗争。他先在冯玉祥的国民联军马鸿逵部任政治处长,在旧军队内部进行党的思想工作,改造旧军队。冯玉祥在军队内实行清党后,刘志丹被派到陕北特委任军委书记。他上任后,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总的斗争形势,展开了对敌人的斗争。他的一些方法和主张与当时的特委书记、他的老乡和同学杨富生发生分歧。杨富生召开特委会议企图斗争刘志丹。在会上,刘志丹据理力争,他分析了当时陕北的实际情况,阐述了陕北特委的任务和策略。他的主张获得了大家的同意和支持。杨富生陷入孤立。不久,他便在报上登出脱党声明。刘志丹任特委书记后,组织和领导了渭华起义。后又在当时陕北的各派势力间团结和争取先进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相继拉起了几支武装。而当时的陕西省委书记杜康,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不顾当时的具体情况,盲目蛮干,把刘志丹和其他同志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几支队伍先后断送掉。刘志丹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坚贞信念,联系当时陕西、甘肃一带的实际情况,不同意杜康的意见,并几次和杜康发生争执。杜康在党内打击、排挤刘志丹,并撤销了刘志丹的职务,开除刘志丹的军籍、党籍。刘志丹靠着对党的一颗红心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以个人的荣辱得失为重,仍然一如既往地为党工作。这部小说的作者李建彤是刘志丹的弟媳。她出于对刘志丹的崇高敬意,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他的光辉战斗历程。作品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对当时陕北的风土人情也描写得别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