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首曲由秋夜听雨的感觉,写出了飘泊他乡的孤寂情怀和难以排遣的乡思旅愁。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各自相对,形同三足鼎立,因而称为鼎足对,是散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句形式。这里每句当中重叠一个数字,句中又各自相对,既见构思之巧,又显得自然而不造作。“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是写夜雨落在梧桐和芭蕉叶上,一声声,一点点,都使人感到秋意的萧瑟和旅愁的难遣。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张炎《清平乐》词:“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都是通过梧桐和芭蕉的秋雨秋声,来抒写萧瑟悲凉的秋意和离别思乡的痛苦。这首小令用的也是这种象征手法,不过这里的梧桐和芭蕉上的夜雨,已不复是雨,而简直是愁人点点滴滴的眼泪!“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个“一声”和“一点”之间,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梧叶上的一声秋雨,就是一片秋声;芭蕉上的一滴夜雨,就是一缕乡愁。两句之中,量词重叠出现,写出了秋雨连绵,点滴不止,乡愁袭人,耿耿不眠的情景。“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进一步补足前两句的意思,说三更梦醒以后,在恍然若失之际,又听到夜雨萧瑟,秋声四起,更使人感到凄凉寂寞,难以为怀了。“归梦”二字,有丰富的内涵,如果联系下文“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来看,他很可能梦到了久别的故乡,与日思夜想的亲人团聚了。只有这时,他才摆脱了一切忧愁和烦恼。“梦里不知身是客”,飘泊他乡的游子,只能在归乡的梦中得到片刻的慰籍,然而好梦不长,一觉醒来,刚过三更,夜正长,愁也正长,叫人如何禁受得了啊!
第四句“落灯花棋未收”,这是从宋代诗人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中脱化出来的。“落灯花”又承前面“三更后”一句,写夜深灯油快要点完,灯芯上结出花朵一样的灯灰都掉下来了。“棋未收”,写不眠无聊,就独自推敲棋路,借以排遣孤寂的情怀。因为在这样的寒夜,不可能有友人来下棋,而除此以外,也别无他计可以解闷了。“棋未收”,还有这样一层意思:独自摆弄一会棋局后,很快就感到厌倦,让它零乱地摊着,懒得再去收拾它,表现出心绪烦躁不安。可见玩棋也还是不能解闷。这是对上面三句的进一层渲染。
接着一句:“叹新丰孤馆人留”,抒发怀才不遇,久困他乡的牢骚和愤懑。从这句起,逐次点明旅愁乡思的具体内容。唐朝初年,有一位穷而有学识的读书人,名叫马周,寄宿在新丰旅馆里,店主人看不起他,不招待他吃饭,他也不在意。后来他为中郎将常常代拟给皇帝的奏章,得到唐太宗的赏识,被任为监察御史。新丰,在现在陕西新丰镇一带。作者以马周自比,哀叹穷困潦倒,辗转他乡,空有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孤馆人留”的“留”字,含有滞留他乡,欲归不得的酸楚。静夜思量,这样茫然的飘零生涯何日才能结束呢?一声声的秋雨搅得他愁肠百转,万感交集,于是忍不住发出悲凉而痛苦的长叹: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枕上十年事”,指与妻子结发十年,相亲相爱,十年欢乐旧事,今夜触绪纷来,更增加了离别的相思和痛苦。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躺在旅馆的床上,辗转不寐,回顾十年来奔走他乡,备尝甘苦,而至今一事无成,内心感到无比的痛悔。“江南二老忧”,指南方故乡的父母年老体弱,自己徒然抱着思亲之忧,却不能回家侍奉二老,想起来十分惭愧不安。总之,功名没有指望,家乡遥遥难归,夫妻不能团圆,双亲不能供养;所有这一切忧愁痛苦,三更梦醒以后,都因声声秋雨而一齐兜上心头。这一颗饱经飘零的游子之心,又怎么承受得起啊!当我们听到他那痛苦的长吁短叹时,还仿佛听到凄凉的秋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落在梧桐上,落在芭蕉上,也落在那痛苦的心灵上。这萧瑟的声调和哀伤的节奏,好象在伴和着他的叹息。
这首小令,以秋夜听雨为背景,抒写了绵绵不尽的乡思旅愁,流露出身世飘零,功名失意的悲愤,在内容上比贯云石那首《寿阳曲》显得丰富和深沉一些。作者以窗外的秋雨秋声,来渲染和烘托听雨不眠的愁人心境,把抒情和写景打成一片。梧叶、芭蕉、秋声、秋雨,浑然难辨;旅况、乡愁、思亲、念远,纷至沓来。作者把那种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的心境刻画得丰富饱满而层次井然。通首曲子以押平声韵为主,一唱三叹,情韵悠然,令人回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