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曙庭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志三十卷,晋司马彪撰。
《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的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浙川县)人。生于公元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卒于公元446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年四十八岁。范晔出身于官僚世家,由于出继给从伯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在东晋、刘宋时,历官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等。公元432年(元嘉九年)冬,三十五岁的范晔,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范晔乃转而从事史学研究,发奋撰写《后汉书》。在宣城郡任职数年后,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最后累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他因参加了孔熙先等人谋立刘义康为帝的事,为人告发,于元嘉二十二年被捕处死。本来元嘉二十二年是公元445年,因为他死在十二月,合公元已是446年了。
范晔是一个学识渊博,很有才华,在多方面都有成就的人。《宋书》本传称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即是说在文学、书法、音乐诸方面都有特长,但成就更大的还是史学。范晔虽然文才很好,但是他不愿做一个文士,所以在这方面用力不多。后来他转而研究历史,经过辛勤的努力,造诣很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他说自己到三十岁时才研究学问,逐渐有心得,这里指的主要就是史学。他从三十五岁被贬为宣城太守时起,开始撰写《后汉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纪传部分的任务。本来志的部分也计划写,“欲遍作诸忘,前汉所有者悉令备”,由于死得过早,十志没有最后写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范晔所生的时代,距后汉已有二百余年,在他以前已有不少人写过后汉的历史。据《隋书·经籍志》所载,就有东汉刘珍、三国吴谢承、晋薛莹等十家之多。他根据各家所提供的丰富材料,再加以斟酌去取,于是写成了《后汉书》。由于范晔的文才和史学修养都比较高,他所撰的《后汉书》,文笔流畅,叙事简明周详,结构严密,书中很少重复和疏漏。范书一出,大家争相传诵,而其他各家后汉书,就逐渐被淘汰了。现在除范书以外,流传下来的,仅有晋袁宏的三十卷《后汉纪》而已。
《后汉书》记事,上起公元25年(汉光武刘秀建武元年),下讫公元22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整个东汉一代共一百九十六年的史事。范晔《后汉书》的体例同《汉书》一样,有《本纪》、《列传》,《志》未及写成,《表》的部分则缺。十卷本纪记载东汉十二个皇帝之事,在位短暂的小皇帝不能单独成卷,而附于其他皇帝之后,这样成书九卷。另外将皇后从《汉书》的《外戚传》改入本纪中,成为最后一卷书。由于光武和皇后两个本纪都分上下卷,实际上本纪是十二卷书。
列传部分,《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但范晔根据历史特点的不同和自己的见解,创设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七个新的类传。东汉时期,宦官和外戚两个集团曾先后把持朝政,排斥名士官僚集团,曾两次大兴党锢之狱,以镇压名士官僚集团的反抗。《党锢列传》和《宦者传》,就是记载这方面的斗争情况的。被指斥为党人的名士,不少是抱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范晔用同情和颂扬的笔调,记载了党人的节烈表现,生动而感人。《文苑传》与《儒林传》不同,《儒林传》是记载儒学大师们的事迹的,而《文苑传》则专收属于文学家这一类人,两者的界限是很清楚的。《独行传》是记那些有“特立卓行”的人的,如范式张劭的故事,就收在这个传中。《方术传》虽多载五行图谶、神仙怪异等事,然而也有一些关于科学技术的记录,如名医华佗传即是。《逸民传》是记载那些自命清高,隐居不仕的人,其中也有反映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不满的材料,如汉阴老父大骂皇帝的记载,就很典型。范晔敢于把这种材料记录下来,在当时应该说还是比较大胆的。《列女传》是给有特殊表现的妇女设立的,不仅注意节操,尤其重视才行品德等各个方面,这与后世的《烈女传》只讲封建礼教的“节烈”是迥然不同的。如传中载有女史学家班昭和文学家蔡琰的事迹,就是明证。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范晔能在史书中为妇女单独立传,确实是有卓见特识的表现。八十卷列传中,篇幅长的又分子卷,实为八十八卷。这样范书的本纪、列传实际是一百卷。
关于志的部分,范晔来不及写成就被杀了。据《后汉书·皇后纪下》李贤注说,范晔将十志委托谢俨搜撰,将要完成的时候,遇到范晔事败,谢俨乃将全部稿子销毁了。《后汉书》没有志,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的时候,看到范书无志,乃取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加以注释,分为三十卷,以补范书的不足。司马彪字绍统,为晋朝的宗室,撰《续汉书》八十三卷。这部书的纪传部分早已散失,只有八志三十卷因合在范书中得以保存下来。司马彪的八志与班固的十志比较,没有《沟洫》、《食货》、《刑法》、《艺文》四志,是很可惜的。尤其是无《食货志》,对于东汉一代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发展情况的研究,带来不便。新增的《百官》、《舆服》二志中,《百官志》即是《百官公卿表》的继作,而《舆服志》记载车马、冠服等制度,以表明封建的等级关系,史料价值不甚大。刘昭取司马彪八志以补范书之缺,但两书仍单行,直到宋真宗时,经孙奭(shì式)的建议,才将二者合刻在一起,成为一部书了。
范晔对于自己所撰的《后汉书》是很自负的,不仅自夸其文章写得好,尤其对诸序和论赞,认为是“奇作”,和班固的《汉书》相比,不但不会感到惭愧,可能还要超过他。这并非夸大之词。《后汉书》无论从文字到内容,都是比较好的一部史学名著。尤其在思想性方面,范晔敢于揭露一些封建统治的黑暗面,同情那些正直廉洁的中下层人物,这种思想表现,在当时来说,无疑是进步的。
通行的《后汉书》的注释,纪传部分是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注的,志的部分是梁代刘昭注的。本来刘昭也给范书的纪传部分作了注,李贤的注就是在刘注的基础上,又参照了其他各家之书增删而成的。当时帮助李贤注书的有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标点本《后汉书》,就是采用有李贤、刘昭注释的这个本子。清人研究《后汉书》的著作很多,其中以惠栋的《后汉书补注》为最好。清末王先谦在惠书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其他各家的研究成果,写成《后汉书集解》一书,最便参考。中华书局一九六六年出版的由束世澂编注的《后汉书选》,收录了五十篇文章,选材比较广泛,是目前较好的一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