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宋代文学·宋代话本小说·宋代讲史·宋代的讲史话本
释义

宋代文学·宋代话本小说·宋代讲史·宋代的讲史话本

宋代文学的内容·宋代话本小说·宋代讲史·宋代的讲史话本

宋代话本之传世者,大多是小说家话本,讲史、说经话本则比较少见。就讲史话本而言,人们提到的只有《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三部。《梁公九谏》为宋代作品,历来没有什么争议,但《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的成书年代以及刊刻时间则历来多有不同意见,有的说是宋人编的,有的说是元人作品,有的说是成书于金代,有的说是宋人旧编而为元人增益,众说纷纭。

《梁公九谏》今传本一卷,《也是园书目》《读书敏求记》皆著录,黄丕烈收入《士礼居丛书》。此书篇幅很短,叙述武则天废太子为庐陵王,想传位于侄子武三思。狄仁杰九次劝谏,武则天始有感悟,召还庐陵王,复立为太子。 此书多取材于张《朝野佥载》、李邕《狄梁公传》等唐代笔记,文字拙朴,间用口语,其风格与唐敦煌变文相近。卷前有无名氏序,称“世有《梁公九谏词》者”,则此故事原有词文,和《苏武李陵执别词》为同一类型。但今本却并没有唱词,而只有散文,所以当为讲史话本。卷首有《唐相梁公庙碑》,为范仲淹贬官鄱阳时所作,则《梁公九谏》无疑为宋代作品。

进入元代,讲史较为发达,流传下来的讲史话本就比较多了。据《永乐大典目录》,其卷四六收录了平话26卷(见《连筠簃丛书》),都是元人讲史话本,可惜都佚失了。今存元人讲史话本,以刊于元至治年间(1321—1323)的《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前汉书续集》《三国志》)为代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元人话本所记载的内容,在宋代讲史中就已经出现了。

“平话”一词,不见于宋代文献,而是元代人称讲史的一个名称。“平话”,意指平说的故事,即不加弹唱的讲说,与诗话、词话相对而言。后来,平话又用来指元代的讲史话本。元代以后,平话也作“评话”,“评”有评论、议论之意。总之,平话一词出于元代之后。现在有不少学者把宋代的讲史以及讲史话本都称作平话,似缺少文献依据。

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

《新编五代史平话》,元明以来历代官私书目都未见著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曹元忠在游杭州时,从常熟人张敦伯处发现此书,因其书中有避宋讳而定为宋刻巾箱本。1911年,董康据以影刻,名《景宋残本五代史平话》,编入《诵芬室丛刊》二编。1936年,董康又作跋,以为“宋椠无疑”(转引自阿部隆一《中国访书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把它当作宋人讲史话本。

但曹元忠的跋中,说此书 “惟刊自坊肆,每于宋讳不能尽避”,对自己确定的宋刊还是有所怀疑的。郑振铎也认为“颇为有元板的嫌疑”。柯敦伯《宋文学史》怀疑“宋人原本而经元人窜定者”。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承此说,进一步论定为“宋人旧编而元人增益者”。宁希元则考证了书中的地名,推测其“大致产生在金元前后的动乱年代”

此书的成书年代多有争议。综合来看,其素材大多为宋人的作品,但其成书却很有可能是在宋元之际,而刊刻时代则一定在宋金以后。

全书10卷,梁、唐、晋、汉、周诸史皆2卷,今本《梁史》《汉史》都缺下卷,《梁史》《晋史》上卷目录也缺佚了。全书基本上是依据《通鉴》加以敷演的,有许多照抄的文字,但也有不少地方作了改动、铺叙和虚构。另外,书中也有一些不见于正史的故事,应该来自民间传说,这一部分具有浓厚的民间故事的色彩。

《东京梦华录》卷五曾提到,北宋汴梁有讲史人尹常卖专说“五代史”,而南宋说“五代史”故事的记载就更多了,说明这是宋元时期说书人讲史的一个主要科目,而《新编五代史平话》正是这些说书人讲说活动的文本记录,是一本典型的讲史话本。

《大宋宣和遗事》,《百川书志》《宝文堂书目》《也是园书目》均有著录。今存版本有两卷本和四卷本两个系统。清黄丕烈收入《士礼居丛书》,因其避讳,证为宋本。但鲁迅、郑振铎、柯敦伯等都因为书中“杂元人语”而怀疑它成于元代。胡士莹详细论证其语言和风格,以为“宋人旧编而元人增益”,且刊于元代。而程毅中则认为,此书大量辑录宋人的文献资料,应算作宋代的作品,“当然,这并不妨碍它曾经后人的修改”

此书的内容相当复杂,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分法,其内容可分十段:一,历数历史上的荒淫昏君;二,讲王安石变法;三,叙蔡京当权;四,叙宋江聚义梁山泊;五,述宋徽宗私幸李师师;六,述宋徽宗宠用道士林灵素;七,叙东京繁华;八,述金人攻陷东京;九,叙徽、钦二帝被掳;十,述宋高宗定都临安。从文字来看,时用文言,时用白话,体例既不一致,结构亦不完整。看来并非创作,而是杂抄野史笔记和旧存话本而成,是一个资料辑录。如王安石变法,节录自《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金兵南下和徽、钦二帝被俘故事,则节取《南烬纪闻》《窃愤录》《窃愤续录》的文字。另外,书中故事多有所本,如蔡京故事见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一,林灵素故事见耿延禧《林灵素传》(《宾退录》卷一)等。所以,《大宋宣和遗事》正如鲁迅所言,“节录成书,未加融会”,只是资料的辑录,而并非创作。

书中最重要的是宋江等36人聚义故事,文字虽极为简略,但梁山泊故事已粗具规模。此前的水浒故事,都是零散的资料和独立流传的单篇,而《大宋宣和遗事》则已经对梁山故事的骨干轮廓、主要人物和中心结构都作了系统的描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系统资料,是《水浒传》成书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注释

① 参见浦江清《谈京本通俗小说》,载《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②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③ 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① 宁希元《五代史平话为金人所作考》,《文献》1989年第1期。② 程毅中《宋元讲史简论》,《文学遗产增刊》第七辑,中华书局1959年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