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季羡林:谈成功的态度:知足与不知足,皆无错
释义

季羡林:谈成功的态度:知足与不知足,皆无错

季羡林:谈成功的态度:知足与不知足,皆无错

知足与不知足,皆无错

季羡林先生曾说,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这是他根据自己七八十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成功之道。除此之外,季羡林先生还提到对待成功的态度:当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后,无论你知足或是不知足,都是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做出的选择自然也不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奔波,有的人却在取得某些成功之后,转而改径,开始追寻其他的东西。

成功不是唯一的追求

季羡林先生认为,所谓成功,是需要机遇的。有的人一生都遇不到一个能让他获得某些成功的机遇,那么他一直苦苦地追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时候,做好当前的事情,过好现在的生活,比起一味追求成功有意义得多。

一个29岁的年轻男子跳楼自杀了,听到消息的人都很震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从他留下的遗书来看,那名男子是公司的一名会计,虽然老板爱找麻烦,鉴于工资还算乐观,他也就忍了下来,但在这座大城市里,除去了房租和生活费,所剩也没有多少。他从农村来,没房、没车、没城市户口、没存款,以至于他交的女朋友只要一听到他的情况就立即和他分手。虽然生活里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父亲突然的病重。他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太好,以前总是吃点药就好了,但这次却严重到了要动手术的地步,昂贵的手术费最终压得他以自杀的方式逃避所有的难题。他遗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让人触目惊心,他说:“我的一生没有一点成功,原本以为上了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却不想发挥失常,去了很普通的学校,之后的生活也是一如既往地让人由失望到绝望。一个尽是失败的人生,早点结束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这名男子一直在追求成功,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季羡林先生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大成就的人,只知道自己对学术有锲而不舍的追求,所以过得也很快乐。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学学季老的这种心态,不要一味地追求成功,过好当下,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成功的字面意思是获得预期的结果,但是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却不尽相同,对于成功的标准也不同。对于母亲来说,成功就是照顾好整个家庭和孩子;对于小孩来说,成功可能就是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每个人都在拼命学习如何成功,却不曾想过,失败和成功是可以转化的。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人。他小的时候被列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被硫酸烧了衣服,有一次还差点被硝酸弄瞎了眼睛,但这些都没能动摇他探索钻研的决心。众所周知,爱迪生是第一个发明电灯泡的人。为了找到价格最便宜、使用时间最长的灯丝,他失败了好几百次,最终才发现了钨丝,成功发明了持久耐用的电灯泡。对于爱迪生而言,值得一生骄傲的不是发明了多少东西,而是在发明这些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无数失败,那才是他真正成功的地方。

关于这个问题,季羡林先生曾提起越王勾践的故事,若不是那次亡国的失败,越王又怎么会有后来奋发复国的决心,也不会有现在众人称道的“卧薪尝胆”的佳话。这个世界,成功的人多,不成功的人更多,只要把心放开,失败何尝不是成功!

取舍之间,便是成功

作为一名国学大师,在旁人看来,季羡林先生无疑是成功的。他曾告诫世人个人之于成功,要懂得取舍,坚持该坚持的东西,舍弃该舍弃的东西。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是一位志向高洁之士,他在为官期间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在黑暗的官场中艰难前行。最终他毅然放弃了做官,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辞官前愤然说的一句话,却表明了他这些年的坚持。从此,他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田园里也多了一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身影。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说法,陶渊明就是一个善于取舍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应该舍弃什么,毫无疑问他是成功的。

陶渊明的超然和洒脱不仅成就了他自己,更为后人带来了许多精神财富。就像季老那样,舍弃身外的浮华,跟从自己的本心去选择自己该做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6: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