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季羡林:谈尊师:为人者,必先尊师重道
释义

季羡林:谈尊师:为人者,必先尊师重道

季羡林:谈尊师:为人者,必先尊师重道

为人者,必先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表率。

季羡林先生以“爱国、孝亲、尊师、重友”为人生准则,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诠释了极为深沉的人生哲理,并被季老称为“人生四要”。季老把尊师重道奉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和信念。诚如《礼记·学记》所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其注释曰:“严,尊敬也。尊师重道焉。”自此以后,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行其道,教育学生要发自内心地尊敬师长。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季羡林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不辞辛劳,曾以90岁的高龄拍摄了一部《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公益宣传片,只为中华儿女能够把尊师重道的优秀美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宣传片以季老为主角,他却分文未取,只将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作为己任,尽显一代文人的清风傲骨。

季老写文著书会友,儒雅温润,视名利如淡水,在媒体面前始终保持低调,但此次却亲自参与了公益宣传片的拍摄,他只说:“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尊重。”

季羡林先生一生承袭多位老师门下,他在多次交流中谈道:不仅仅在胡也频、胡适、陈寅恪、汤用彤、冯友兰、朱光潜等中国大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德国的两位老师也给了自己诸多启示,对他们的感激已经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而这部《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公益宣传片中,也正表达了季老对这几位老师崇高的敬意和怀念之感,同时也希望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可以一代代地传承,永不泯灭。

当记者问到为何启用“重道”而不是“重教”,而“道”字又该如何解释时,季老沉吟了一会儿,回答道:“重教是只讲究教育,而道比教育要大得多。韩愈《原道》中曾提到‘由是而之也则道’,就是你必须要走的路就是道。同时关于道字,却是写一万字都写不清。”

尊师重道乃为人之本

季羡林先生在其著作中,但凡言及陈寅恪大师,必然称之为“先师”,而有关于陈寅恪的纪念文章,其落款也总是“弟子季羡林”,这般的尊师重道实在为人所钦佩。季老曾言:“为人者,必先尊师重道。”而他本人也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

陈寅恪被誉为“教授的教授”,是季羡林先生的老师。季羡林先生原本学习西洋文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清华旁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这才改学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等闻所未闻的文字。陈寅恪在做学问时,总保持“不武断、不夸大、不扭曲、不断章取义”的严谨作风,在这样严师的教导下,季羡林先生终身受益,并且称赞听陈寅恪的课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

季羡林先生回国后,在恩师陈寅恪的推荐下进入北大,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北大。陈寅恪晚年执教于中山大学,而中山大学也曾举办过三次关于纪念陈寅恪的学术研讨会。这三次学术研讨会季羡林先生均到场,最后一次时季羡林先生已是88岁高龄。为了缅怀恩师对自己的教诲和指引,季羡林曾为陈寅恪写下《回忆陈寅恪》《纪念陈寅恪》等文章,以表自己对先师的敬仰。

这些发自内心的尊师重道之举,也使季羡林先生广受人们敬仰爱戴,并让我们对尊师重道有了更多的感悟。

见微知著,方显尊师重道

李慎之先生曾因为季羡林先生在《吴宓与陈寅恪》一书的封面上写下“弟子季羡林敬署”大为感慨。“弟子”一词,有结草衔环之意,这一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充分说明了季先生发自内心的尊师重道。而正是这一点让李慎之大为感动,一边感叹当今世态之浇漓,师道之不尊,一边赞扬季先生的情义。

而季羡林先生的崇高之处,也正是体现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1940年正值战争饥馑年代,还在德国求学的季羡林看到日渐消瘦的西克教授心疼不已,他省下奶油、面粉、鸡蛋和白糖,在老师生日当天为其做了一个大蛋糕,而自己在很长的时间里只能以一小块面包充饥。而年岁已高的西克教授对于季羡林也是寄予厚望,季羡林先生曾在日记里写道:“他要把自己毕生专长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而季羡林先生也深感其知遇之恩,20世纪80年代再访德国时,他特地在西克教授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并说道:“他有父亲和祖父一般的慈祥。一直到今天,只要一想到他,我的心就会剧烈地跳动,泪流满面。”

敬人者,人恒敬之。季先生一直身体力行地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学著作,还有在他身上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