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先秦民歌·无衣》原文与赏析
释义

《先秦民歌·无衣》原文与赏析

《先秦民歌·无衣》原文与赏析

豈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豈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豈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本篇当是秦地军中歌咏士卒御侮抗敌的歌谣。

本篇共分三章,三章首句都提问:“豈曰无衣?”此言,难道说我没有军衣?接着三章在第二句中分别回答: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与子同袍”,和你伙着穿战袍。“与子同袍”,或解作:和你一样穿着战袍;和你穿起同样的战袍。“同袍”、“同泽”、“同裳”均表示士卒之互助友爱。三章的第三句都是“王于兴师”即国王调兵去打仗。三章的第四句分别为“脩我戈矛”; “脩我矛戟”; “脩我甲兵”。“脩”同 “修”,修理。戈、矛、戟,古兵器名。甲,古代作战用以护身的甲胄,即铠甲和头盔。兵,兵器,三章的末句分别为“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与子同仇,你的仇敌就是我的仇敌。偕作,大家一同行动起来。“偕行”,大家一同出发前往。

本篇三章各五句,皆作赋体。其形式结构为重章迭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这种递进式的复沓,把士卒们为国御侮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而动人。本篇复沓迭咏既有加强抒情的作用,又增加了音韵和谐之美。

本篇的另一特点,是以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抒情。如问:“豈曰无衣?”答:“与子同袍。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显然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士卒们的豪爽、乐观、团结互助以及同仇敌忾、勇敢无畏的爱国激情。这种独特表现形式,直截了当,朴实无华,生动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正是这种精神品格才使古今长期传诵不衰,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爱国激情与抗敌斗志。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