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外在评价系统是孩子脆弱的根源
释义

外在评价系统是孩子脆弱的根源

外在评价系统是孩子脆弱的根源

人一生都活在评价里,但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另一种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前者我们称之为内在评价,后者称之为外在评价。我们不可能只活在内在评价里,也不可能只活在外在评价里,但哪一种评价系统在我们的内心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我们的内心是否强大。

我有两个身材矮小的女性朋友,身高明显低于大部分女性,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境遇却完全不同。一个很少关注自己的身高、相貌,专注地工作和生活,心理状态非常稳定,事业发展得不错,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但另一个朋友就不同了,提到自己的身高就觉得这是自己的一大劣势,常常因此陷入自卑。尤其是在择偶的时候,总是认为别人会因此瞧不起自己。即便自己样貌不错、学历不低、头脑聪明、勤奋工作,仍然无法让她变得自信起来。她妈妈经常向她传递的观念也是:“你这个人没什么长处,凡事不要挑剔。”结果她果然如她妈妈所说,不相信自己能赚更多的钱,只敢应聘工资低的工作;不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人,只敢和条件一般的人交往。而她自己也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里,不敢挑战更有价值的人和事,一点点挫折就很容易把她击溃。

很明显,在这两位朋友的内心中,起主导作用的评价系统不同,一个是内在评价系统,另一个是外在评价系统。被外在评价系统控制的人其喜怒哀乐被别人的评价左右,其行为被别人的评价支配,其对挫折的敏感度更高,而挑战生活的勇气则很低,简单地说,就是内心更脆弱。

具体来讲,什么是外在评价系统?即一个人过于在乎或更加认同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成为他做事情的初衷,也决定着他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他是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由别人说了算。这种外在评价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例如,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来不错,但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只获得了第三名,而他的父母也认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于是这个孩子渐渐也认同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好。以后每次遇到和表达有关的事情,就变得不自信。

又如,一个小女孩身材适中,自己原本感觉良好,但妈妈认为她太胖了,跳起舞来太难看。刚好在一次班级的文艺表演中,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把她排在了最后一排,由此小女孩认为老师也觉得她太胖了,于是渐渐认同了“自己很胖”这个“事实”。以后再遇到跳舞、表演之类的事情她就不愿或不敢展示自己。

没错,外在评价系统是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和孩子的抚养人如爸爸妈妈向他传递的价值导向相关。外在评价系统在心理学上又叫作“价值的条件化”,即父母只有觉得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或社会的期待(价值标准)时,才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这和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不太一致,一个孩子在没有被外界输入任何价值体系之前,通常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全能自恋感”。所以当他们被父母或他人否定时,心里就会产生强烈的落差。

这会带来两种结果:一部分孩子为了获得外界的肯定和赞赏,会努力去迎合外界的评价,而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否定了自我的真实感受。例如,孩子的真实感受是“演讲比赛得了第三名,我对自己挺满意的”,但在“价值的条件化”的作用下,自我感受就变为“演讲比赛得了第三名,我的表现很糟糕”。为了甩掉别人心目中“糟糕的孩子”这顶帽子,他会努力学习,长大了也会努力奋斗,但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扭曲的自我——自己不认同自己,活着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这样的孩子或许也能获得世俗上的成功,但他们的内心并不强大。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冲突、有分裂,遇到攻击和挫败容易心理崩溃。

而另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此对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不再抱有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失去努力的动力,即他不但认同了别人对他的评价,同时也失去了改变的意愿。如果说第一类孩子是表面强大,内心脆弱,那么第二类孩子则是外表和内心都脆弱。

这就是外在评价系统让孩子变得脆弱的心理机制。

人天生就活在两种评价系统里,但自我的认同比他人的认同更重要,因为内心的强大是建立在内心和谐、完整及内在和外在一致的基础上。自己认同自己,那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自己都不会轻易失去自尊和自信。自己若不认同自己,就等于把自己的自尊交到了别人手里。但一个人无论做得多好,都不可能时时事事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孩子,很多事情都处于学习阶段,不可能做得很好,若一味用外在评价系统去评价孩子,那么孩子是很难让你满意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天生就有获得积极评价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有助于孩子建立起自尊和自信。如果孩子的心中建立起外在评价系统,就意味着这种需要的满足只能取决于他人。但他人是否满足这种需要是有条件的,当孩子达不到这种条件时,这种需要便得不到满足,于是孩子的自尊便受到了损害。如果这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不可能强大。

1.尊重和肯定孩子真实的自我感受

要让孩子形成内在评价系统,首先不能扭曲孩子的真实感受。例如,孩子考试得了90分,他为此感到满意,你却立刻否定了他:“才考90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孩子在房间里跳来跳去非常开心,父母大声训斥他:“一点规矩都没有!”父母不尊重孩子真实的感受,认为孩子是否满意和是否开心并不重要,自己如何评价他才重要,从而通过评价强迫孩子认同自己的价值体系,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而活。这样一来,就使孩子的感受被否认和扭曲:虽然我感到满意、开心,但这样是不对的,父母感到满意、开心才是对的。这样,父母就通过否定孩子的感受成功地使孩子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

所以,要使孩子不被外在评价裹挟,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相信他的感受是真实存在并有意义的,他的行为是有价值的。可能父母会觉得,这样对孩子是不是一种纵容,孩子会不会因此陷入自我满足,失去进步的空间。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存在自我实现的倾向,都有积极成长的取向。只要我们不给孩子设立阻碍,孩子都有不断进步的可能。而对孩子的否定或外在评价对孩子的内心发展来说则是一种阻碍——使他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体验,而把别人的感受当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活出一个假的自我。这个假的自我内心会充满矛盾、冲突,并衍生出焦虑和烦恼,而这些与强大的内心背道而驰。

2.帮孩子去除“价值条件化”

孩子其实是很容易认同“价值条件化”的,因为他们年龄小,自我认知不清晰、不坚定,心理能量也不够强大,很容易被他人的观念裹挟或压制。所以,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很容易在外在评价系统面前败下阵来。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帮他们去除“价值条件化”。如孩子某学期进步很大,但老师并没有表扬他,只表扬了班里的“三好学生”。这让孩子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不值得老师表扬。孩子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不知不觉认同了“价值条件化”,认为自己只有达到“三好学生”那样的水平,才值得表扬。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及时帮助孩子去除“价值条件化”:“‘三好学生’、老师的表扬是别人的评价,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得到别人的表扬,但我们可以自己表扬自己。你这个学期进步很大,你认为自己值得表扬吗?”通过父母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得到别人的表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自己对自己的认同。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来自自我的自信,即真正强大的内心。

建立起内在评价系统其实并不难,只要父母或外界不向他们灌输“条件价值观”,不用外在评价系统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孩子就会随时随地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么,形成强大的内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5 3: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