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律中转笔》原文|注释|赏析
释义

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律中转笔》原文|注释|赏析

立意切题《律中转笔》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看他如此转笔于律诗中,真为象王回身,非驴所拟。而又随手插得“几回”二字,便见此后兴亡亦不止孙皓一番,直将六朝纷纷,曾不足当其一叹也! 结用无数衰飒字,如 “故垒”,如 “萧萧”,如 “芦荻”,如“秋”,写当今四海为家,此又一奇也。(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四)

【诗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解析】

所谓“律中转笔”,讲的是律诗的转折。一首律诗有了好的开头,还要善于运用转折,造成语意的跌宕,才能给人以波澜起伏的感觉。“象王回身”是说这首诗歌转折用得好,就好像象王(象中最大者)转动身躯,具有千钧之力,远非小小毛驴所可比拟。这是极赞之同。本诗以“怀古”为线索,分为两层,前四句写古,后四句抒怀,五、六两句承上启下,由写古转向抒怀,转笔运用得确实巧妙。下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这首诗歌写于唐长庆四年(824年),此时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途中登高抒怀,写下了此诗。顾名思义,“西塞山怀古”是诗人登西塞山(位于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岸边)的即景抒怀,但诗歌一开始却并未从眼前的景物和西塞山的历史写起。在如潮奔涌的往事中,诗人单单抓取了当年发生在金陵长江之中的西晋灭吴一战来写。吴是六朝的开端,晋吴之战又是一场惊心动魄、意蕴深远的战事,很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关注和咏叹:“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短短四句,对比强烈,风景如画。这四句表面上是在咏古,实际上诗人并非单纯是在追忆往事,发思古之幽情,所以下面诗人笔锋一转,“人生几回伤往事”,很巧妙地就从咏古转向了抒怀。这一句中的“人生”两字暗暗点明抒怀的主人公是诗人,“几回”两字承接上文,把西晋灭吴与六朝历代兴亡事巧妙地浓缩在一句之中,正如清人屈复评价的那样,“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 ‘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伤往事”中的“伤”字照应“怀古”的“怀”,并引出下文,“往事”照应“古”,呼应上文。短短七字,承上启下,起落无痕,真可谓天衣无缝,无怪乎金圣叹要连连击节赏叹,转笔运用得确实恰到好处。“山形依旧枕寒流”句中的“山形”两字方始点出西塞山,这是即景抒怀,但中间插入“依旧”两字,又把眼前景物与六朝如烟往事,把历史与现实交融起来,意蕴深厚,使一种浓郁的历史感笼罩在字里行间。有了这两句的转折过渡,很自然就引出了下面的七、八两句:“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往日的军事堡垒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历史遗迹是今日四海一家、江山一统的对比,也是历史的见证。末一句是写景,也是比兴,“故垒”、“芦荻”、“秋”等衰飒凋零的意象中蕴含着诗人对当日力图分裂割据者的含蓄的警告和嘲弄。因为有前四句的咏古,这里的讽谕才显得深厚有力,而上下这两层意思又正是通过中间的转折才沟通交融为一体。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