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唐诗艺术技巧·修辞用韵《雕琢合自然》原文|注释|赏析
释义

唐诗艺术技巧·修辞用韵《雕琢合自然》原文|注释|赏析

修辞用韵《雕琢合自然》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雕苦之过,反合自然,此为最佳者。(胡震亨《杜诗通》卷三十五引郑善夫语)

【诗例】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解析】

雕琢是指锤炼词句,精心刻画,自然是指不矫揉造作,不堆砌词藻,二者看似相妨,其实却可以统一,就像杜甫的《暮归》。

《暮归》是杜甫晚年出三峡后滞留在湖北时的一篇精雕细琢之作。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景物描写上。第一句即出手不凡,一连用了三个颜色字,它们两实一虚。黄和白是眼前见到的色彩,碧绿则是留在记忆中的色彩,这虚实的结合,还点明了季节,点明了时序的变迁。杜甫是描写色彩,或者说是使用颜色字的能手,一部杜诗中,像“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秋兴八首》)这样精彩的诗句不胜枚举,但是像这样一连使用三个颜色字,而又安置得极为妥帖的句子倒也不多见。第二句写声响:城上传来报更的击柝之声,这声音又惊动了城上的乌鸦,它们发出了阵阵啼叫。首联双起,次联双承,继续写色彩,写声响:月色皎洁,这是色彩;夜风中回荡着赶制冬衣的捣练之声,这是声响。杜甫匠心独运,精心刻画,用丰富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塑造出一个凄清幽美的艺术氛围,正如钱钟书先生评马致远《天净沙》所云:“不待侈陈孤客穷途,未知税驾之悲,当前风物已足销凝,如推心置腹矣。”为后面的感情抒发,作了极好的烘托。同时,在这一艺术氛围中,白鹤、乌鸦栖息在树下、城上的形象,反兴了诗人自己的客居失所;捣练之声,更令客子油然而生思乡之情,以此为过渡,诗篇转接无痕地由写景进入抒情,二者交相融合,浑为一体。虽然是精雕细琢之作,却仍然达到自然的境界。

在声律上,此诗也体现出“雕苦之过,反合自然”的特点。在这首拗体律诗中,无一标准的律句,第三句中仅一个平声字“门”,“风凄凄”这样的“三平调”,又是典型的古风句式,但它却又完全符合两句之间平仄相对的要求。以中间二联的音步而言,第三句是“仄、平、仄、仄”,第四句是“平、仄、平、平”;第五句是“仄、仄、平、仄”,第六句是“平、平、仄、平”,两两相对,相当工整。杜甫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曹长》),有意识地创作了一些拗体律诗,这些拗体律诗又仍富于声律之美。《杜诗详注》引毛奇龄的话说:“杜律拗体,较他人独合声律。”这首诗称得上是其中的典型。

写景抒情,一切出以天然,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确能达到自然的艺术境界,如李白的许多诗作。“雕苦之过,反合自然”,纵然是精雕细琢,但只要不堆砌词藻,不矫揉造作,不露斧凿之痕,也能反归天然,达到自然的艺术境界。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