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题解】
本则选自《荀子·不苟篇》。
《不苟篇》是《荀子》的第三篇。“不苟”意为不随便,不马虎。本篇阐明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道德标准,称誉君子的可贵品格,批评小人的不良行径。指出君子以礼义治国,以诚信养心,以自律求道。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1),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2),形则神(3),神则能化矣(4);诚心行义则理(5),理则明,明则能变矣(6)。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7),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8)。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9)。君子至德(10),嘿然而喻(11),未施而亲(12),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13)。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14),不独则不形(15),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注释】
(1)唯仁之为守:守仁。表示强调。(2)形:表现于外。(3)形则神:仁形于外,则下边的人尊之如神。(4)化:教化。(5)理:有条理。(6)变:改变风俗。(7)推:推崇。(8)期:知道时候。(9)以至其诚者也:(天地四时之所以有常)由极其精诚所致。(10)至:极。(11)嘿:同“默”。(12)未施而亲:还未施与就有人亲近。(13)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君子之所以有此顺命,由慎其独所致。(14)不独:不能专一。(15)不形:不能现于外。此句意谓于内不能专一,则不能形见于外。
【导读】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在儒家的思想中,至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至诚意味着人的精神状态达到专一不二的境界,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身心,而且可以教育感化他人。儒家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只要自己修身养性,就可以让百姓闻风向善,天下就可以和谐。因此,至诚不但是修身之本,也是政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