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体裁·起居注
史官撰写的皇帝言行录。采取编年体的形式,逐日逐月加以记载。“起居注”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春秋》,言为 《尚书》。” 这可以看作是 “起居注”的滥觞。据 《隋书·经籍志》,名符其实的 “起居注” 始于西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皇后撰有 《明帝起居注》,《隋书》 又说: “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职。” 魏晋以后,“起居注”改由著作郎执笔。到北魏时,始正式设专官,称 “起居注令史”,负责撰写 “起居注”。后代沿袭了这一制度,历朝皇帝都设有专官来记录皇帝日常的言行。“起居注”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但却是最原始的史料,皇帝驾崩之后,就由史馆根据其“起居注” 编纂成 “实录”,“实录”成书后,“起居注” 也就被焚毁,故历代的 “起居注” 后世皆见不到。即使在当时,“起居注”也是 “绝密档案”,甚至连皇帝本人也不能亲睹。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保证 “起居注” 的真实性。据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对负责撰写 “起居注” 的褚遂良说: “卿犹知 ‘起居注’,所书可得而观乎?”褚遂良当即拒绝: “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唐太宗又问: “朕有不善,卿亦记之耶?” 褚遂良回答: “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宋代以后,“起居注”得让皇帝本人过目,史官忌讳也越来越多,不敢有闻必录,而只采录敕旨,虚应故事,“起居注” 的真实性也就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