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原文,翻译,赏析
释义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原文,翻译,赏析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词首三字例用叠句。此调创始于刘禹锡,且在唐、五代词人中,仅刘禹锡留下两首。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词咏湘妃故事,正是调名本意。湘妃是指帝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据《列女传》、《博物志》等书记载,帝舜巡游南方,死于苍梧。她们两人赶至湘江边,哭泣甚哀,以泪挥竹,染竹成斑,后投水而死,成为湘水女神,俗称湘灵。这是本词调名的由来。《白雨斋词话》卷七云:“古人词大率无题者多,唐五代人,多以调为词。”这就是一例。

词的开头两句“斑竹枝,斑竹枝”,以重叠的形式写出了心中无限低徊曲折的叹息。自然界的竹枝,本属雅品,其姿娟秀,其质清丽,而潇湘之竹,自从一染娥皇、女英之泪,便增添了一层长存永在的哀伤色彩,从而成为与众竹不同的特殊景物了。由于作者深深地被斑竹的特征和传说所激动,所以他感到竹上的每一个斑痕都包含着深意:“泪痕点点寄相思。”“点点”两字极写泪痕之多与泪痕之深。唯其多,故幽篁翠筿,无不尽染,湘妃之情多可知;唯其深,故千龄百代,虽久不灭,湘妃之怨深可见。情多,故相思绵绵不绝;怨深,故悲韵世世相传。至此,作者笔下的株株斑竹,已不是单纯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永生不死的多情精灵的象喻了。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这两句主要写湘妃通过鼓瑟以抒发千古哀怨之情。楚客,本指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远游》这篇作品,王逸以为是屈原所作,所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有“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之句。这里是作者以屈原自比。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他的遭遇与屈原极为相似,且又在屈原贬谪之区,难以排遣的哀怨与对帝京的强烈思念,使他希望成为善于鼓悲瑟的湘灵的知音。“瑶瑟”是瑟的美称。“瑶瑟怨”是说湘灵演奏的瑟曲韵悲调苦,特别动人。在这静谧的湘江月夜,作者那种因忠信而见弃的怨愤和在极度苦闷中所产生的无穷的惆怅,同传说中的湘灵的瑟声梦幻般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迷惘惝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说它幻,是因为湘灵的瑟声在现实世界中是听不到的;说它真,是因为只要湘竹上的泪痕犹在,只要人间还有哀伤的情事,这古老的传说将会永远牵惹人们的情思。词的结句“潇湘深夜月明时”,具体描绘了瑶瑟的哀怨动人:湘流之清冷如斯,夜深之孤寂若彼,更兼明月如霜,给夜景平添了几分凄清的情韵。此时此境,湘灵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瑟声,从幽密的竹林或静谧的江面轻轻飘出,无处不在,却又若有若无。是天籁自鸣,还是作者心灵的悲叹,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于作者无从分说,于欣赏者也无须辨析。是之谓寓真于幻,愈幻愈真。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