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
【释义】
形容一个人的品质、才能超出同类。
【出处】
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典故】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询问孟子:“老师,伊尹(商朝丞相)、伯夷和孔子,是否可以并称为天下圣人呢?”
孟子说:“当然不可以。”
公孙丑又问:“这三位贤人有共同之处吗?”
孟子回答说:“有。如伊尹愿意背负篡位叛逆的罪名,流放太甲,巩固商汤的社稷。这一件事情,孔子会这么做,伯夷也会这么做;伯夷忍受贫寒的生活,不愿背弃父亲的意志,放弃了爵位,孔子和伊尹也会这么做。如果这三个人做君主,都有能力一统天下,能够让天下诸侯依据规定前来朝见;如果让他们去做有违道理的事情,他们都会拒绝;如果让他们去杀害无辜之人,哪怕会因此而得到天下,他们也会拒绝的。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
公孙丑继续问道:“他们同样都不会做坏事,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孟子回答说:“不同的地方就有很大的差别了。孔子的弟子宰予说:‘老师比尧舜高明多了。’子贡说:‘老师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礼制来判断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听一个国家的音乐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的品德水平。老师的治国思想是那些君主必须遵守的最高准则,谁违背了老师的治国思想,谁就无法治理好国家。’有若说:‘凡是同类都可以相互比较,比如麒麟和其他走兽,凤凰和其他飞鸟,泰山和其他山丘,江海和水洼细流。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却远远超过同类人。自从人类诞生之后,没有人比老师更加伟大了。’伊尹和伯夷属于同一时代的贤人,但是和孔子相比,他们还是相差甚远,因为他们并没有千秋万代的治国思想。所以,从这一方面说,孔子比他们优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