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为什么:
反抗自我心理
拖延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都表现出拖拉,不负责的态度。因此,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些人是在偷懒。其实拖延并不只是懒惰这么简单。
既然不是懒惰,为什么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却迟迟不去行动?你看,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可是他还是会说:“再等一会儿……”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拖延问题呢?
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拖延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有人错过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错过了对某个重要人物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影响大好前途。拖延还会使人遭受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如失去机会的负罪感、效率低下的无能感、荒废时光的空虚感等,但即使这样都不能让一个人放弃拖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拖延是对抗焦虑的办法
一般来说,一定程度的拖延行为属于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调的表现。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于需要做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时。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
2.拖延是一种病症
美国德宝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R·法拉利认为,拖拉是一种病症,但能根治。他认为喜欢把该做的事尽量往后拖的人为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把慢性拖拉症分成“激进型”和“逃避型”,前者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后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
3.拖延有意对抗自我控制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据调查,大部分拖延者认为拖延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同时还会满足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4.完美主义者往往拖延
完美主义也是拖延的原因之一。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可见,拖延的原因比较复杂,改变拖延的过程并不轻松,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解决拖延问题,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始就指望根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从心理上接纳,这样才能应对在向着“不拖延”前进过程中的挫败和反复,而不至于气馁下来半途而废。针对心理起因,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拖延”这一行为模式常出现在完美主义者身上,表现出过度的准备,永远只是停留在力求“完美”思考的阶段而迟迟无法开始执行。
拖延的梦想家们,很怕自己实际工作的结果,不能匹配想象的成功,怕这种虚幻的“理想自我”在现实中走向破灭。于是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最终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思考,你面对的困难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自我设立的屏障。你最终需要打破一个完美的自我的形象,暗示自己,不惧怕失败,去实施也未必会失败,不要总是停留在准备和幻想里。
2.多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和激励
可能你拖延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差,偶尔因为拖延反而做得更好,你的小聪明和高效率得到了别人的赞美;有时甚至因为拖延,本来要完成的工作取消了,你心里暗自高兴。于是,拖延成了合理存在的一部分,会促使你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喜爱拖延。
你应该告诉自己,任务成功是工作付出后的必然结果,拖延某种程度上只是缺乏信心的体现,也许更早完成任务,会得到更圆满的结果。这要从处理不合理信念开始,你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自我对话来识别脑海中导致冲突、阻碍行动的不合理信念,留意自己在拖延之前和拖延之后脑海中的念头。
3.弄清焦虑的原因
如果你拖延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要想不再拖延,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弄清楚你焦虑的原因,并且想办法处理。焦虑有时会来自任务本身,比如一个讨厌做饭的人却被要求准备一日三餐;有时候,焦虑来自事情背后,比如你害怕自己做不好一些不擅长的事情。无论焦虑来自哪里,只要我们弄清楚原因,然后再有针对地通过修正自己的认知消除焦虑,就能改善自己拖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