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媒体报道,湖北省荆州市一名女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喜欢帮助同学,人缘关系不错,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但有一次,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让她帮忙作弊,谁料没有作弊过的她因为紧张过度被老师发现,最终被老师赶出考场。事后,她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最后羞愧地跳入长江自杀身亡。对这名女中学生自杀事件,人们从各个角度在报纸上展开了大量讨论,谈得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导读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身为父母的我们进行引导,对孩子脆弱的心灵进行呵护,而不难发现,一些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只要让他们努力学习即可,实际上,学习知识只是对孩子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独立完善的人格,否则,孩子永远无法独立于世。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其根源都与心理承受力有关。
我们的孩子将来会生活在一个更多变化的社会,他们将会面对职场的激烈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免不了一生中遭遇情场失意,事业困境,生意败北……总有一天,我们要先我们的孩子而去,如果孩子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呢?
所以,作为父母,要时刻观察孩子的行为动态和心理变化,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他们出现了心理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做好指路人,帮孩子疏导心理问题,以防问题积压,酿成大错。
专家建议
作为家长,要这样做:
建议1 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关系和谐,这是融化孩子所有心理问题的前提,事实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小。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定、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要让孩子一颗纷乱的心安定下来,这样孩子才会接纳来自父母的帮助。
建议2 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父母在生活中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也要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比如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受到什么委屈,学习上是不是有挫败感,最近跟哪些人打交道等。当然,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正面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不要命令孩子,也不可窥探,孩子只有真正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才愿意向你倾诉想法。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的都是脆弱的、敏感的、容易受伤的,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你要让孩子尽情宣泄,就让他去哭个涕泪滂沱,而不是劝孩子“别哭别哭”“男孩子不能哭”这样的话。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或者什么都别说也好,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帮孩子轻轻带上门就好。
建议3 压力是百病之源,帮孩子卸下心理压力
曾经有这样一则调查报告,报告称:在被访的中学生中,35%的学生称“做中学生很累”,有34%的学生表示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不住想哭”,对于孩子遇到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不少父母给予的并不是理解,而是继续施压,让很多父母恐慌的是,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竟然还有1/5的学生有过“不想学习想自杀”的念头。
建议4 在生活中着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有一个中学男孩,其父母都是老师。在小学时,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来都没有考试失利过,随后顺利考入某重点中学,但入学后,这所学校和他一样的尖子生比比皆是,他很难再独占鳌头,于是,他在一次考试失利后,选择了离家出走。现在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在学习方面,过分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只要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难过万分,甚至开始讨厌读书学习;人际关系方面,他们把自己封锁起来,不知道怎么与同学、老师打交道;被老师、家长偶尔批评一次就产生逆反情绪而离家出走等,这些都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
然而,这些问题,“病”在儿女,“根”在父母。父母对孩子过多的照顾和过度的保护,使孩子无法得到磨炼,没有经受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表面上看,这些孩子个性十足,其实内心里十分脆弱,就像剥离的蛋壳,稍一用力,就成了碎片。
总之,对待孩子心理偏离的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找原因。假如孩子只是轻度的心理偏离,只需要父母改变教育方式即可,而孩子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偏离时,比如孩子产生学习困难、交流障碍时,则要求助于专业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