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诗话》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本书为清代诗人和学者王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撰辑的诗话,仅草创而未成,经其门人黄叔琳校订、宋弼编次为12卷本,共642条,另一种是同时代的郑方坤(荔乡)根据王氏原稿“采摭诸书、重为补正”,将原书删去216条,增入789条,共成1215条,即为10卷本。凡所增入,条下注一“补”字,使不相混。该10卷中,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宫闱、仙鬼、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评曰:“是书士禛原稿,本草创未竟之本,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者仍复不免。后郑方坤重为补正,乃斐然可观。是编精华,已尽为方坤所采。方坤所不采者,皆糟粕矣。”对两种版本的褒贬,可谓公正,可知郑氏的10卷本较胜于原书12卷本。二书刊刻时间相近,大约乾隆十五年(1750)前后。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校点本,即采用郑氏的10卷本,以《奥雅堂丛书》本为底本,又与乾隆原刻《杞菊轩本》相对校。本书引用书目有《五代史》、《十国春秋》、《江南野史》、《渔隐丛话》、《艺苑卮言》等共326种,资料较为丰富。但限于王士禛、郑方坤当时的条件,某些有关诗话的重要书籍,如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明胡应麟的《诗薮》等,书中并未援引。至于点窜原文,取便于己,乃古人通病,王、郑二氏皆不能免。综观全书,搜辑杂史、诗话、笔记中有关五代诗人的遗闻佚事还有一些差错,仅能满足学者查索资料的需要,不宜直接用为学术研究上确切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