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遗黄琼书·〔东汉〕李固》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遗黄琼书·〔东汉〕李固》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东汉〕李固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

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这是一篇简淡自然,不加藻饰,但却很讲究措辞的书信,对后来魏晋时期的笺启、书信一类的作品很有影响。

这篇书信最大的特点,是言辞剀切,却又委婉动人。这原因,首先是感情真切。黄琼是作者仰慕的英才,又长于作者十多岁,作者由衷敬佩,希望他来到朝廷,一起对抗昏庸跋扈的外戚、宦官,为匡济天下做贡献。因此书信一开始,就用探询的语气问,听说您已经渡过了伊河、洛河,就在离京城洛阳不远的万岁亭了,或许您既然有了出仕的打算,就一定会顺从王命了吧?这虽是探询的语气,但却是真诚的问候,里面充满了衷心的希望,希望他尽快到京城就职,感情又是浓烈的。书信的末尾,“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言辞显得急切,一种殷殷盼望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让受信者动容,也使千载而后的读者感动,真挚的感情贯穿全篇。

另一个原因是,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渐次引向深入,婉转地让对方能够接受,而且乐于接受。全文在开头的问询之后,接着就说明应该出仕的理由,这就比开始暗含在问询之中的意思深入了一层。这理由,也先从正面说,“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您如果有匡世济民的宏愿,现在就正是时候;如果您一定要等待像尧舜那样尽善尽美的君主出现,您才翩然出山,那就永远也没有实现宏愿的机会了。这些道理,都讲得切切实实,黄琼看到这里自然是能够接受的。再接下来,是要进一步说出仕以后的表现,应该是做到名副其实,不能“纯盗虚声”。这里主要是用举例子的办法来引起黄琼的警觉,而这些被作为例子的人物,例如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樊英、颍阳(今河南许昌)胡元安、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薛孟尝,等等。这些在野时有清高名声的人,出仕后都没有什么功业可取,实际上就是骗取虚名,也因此败坏了“清流”的称号,被世人所不齿。所举这些人物,都是黄琼所知道的,这里之所以要不惮其烦地一一举出,就是要黄琼引为前车之鉴,不要再蹈覆辙。这些确凿的人物例证,是很有说服力的,这里与其说是在进一步劝导黄琼,不如说是在使用激将法,激励黄琼施展自己的才能,参加到政治斗争中来,为重振朝纲,也为“清流”挽回名声。作者的主要目的,到这里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了,道理一层深似一层,十分深刻,看到这里,想是黄琼也不禁暗暗点头了。后来,黄琼终于打消了犹豫态度,到京城出仕,做出了一些好的政绩,也为“清流”争了一口气,这封信恐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这封信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谚语、格言,对于加深道理的说明,起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是说周朝的隐士伯夷心胸狭隘而又固执,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柳下惠又玩世不恭。那么,人生正确的态度应该怎样呢?那就是“不夷不惠,可否之间”。而这两句,又出自扬雄的《法言·渊寄》,非常贴切,与上面衔接得天衣无缝。最后一段,先用俗语“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引出《文选》中宋玉《对楚王问》的典故:《阳春》之曲,和者必寡。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一结论性的谚语,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些典故和谚语、格言的引用,真是画龙点睛,言简意深,对于全篇思想的表达,对于从情感上打动受信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