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宣子请师伐宋
【原文】
宋人弑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以伐宋[1],公曰:“非晋国之急也。”对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明训也。今宋人弑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天必诛焉。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召军吏而戒乐正[2],令三军之钟鼓必备。赵同曰:“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惮之。袭侵之事,陵也。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于、丁宁[3],儆其民也[4]。袭侵密声,为斩足事也。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
【注释】
[1]昭公:宋昭公,宋国国君。灵公:晋灵公。
[2]太庙:帝王的祖庙。戒:预备,准备。乐正:乐官之长,主管钟鼓。
[3]于:古代一种青铜制的军乐器,形如圆筒,用槌击之而鸣。丁宁:古代一种乐器,也叫钲,形状如钟而较小。
[4]儆(jǐng):告诫,警告。
【译文】
宋国人杀了宋昭公,赵宣子请求晋灵公出兵讨伐宋国,灵公说:“这并不是晋国的当务之急。”赵宣子回答道:“世上最大的莫过于天地之间的关系了,其次是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成为一种明确的训诫了。如今宋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这是违反天地人伦的事情,一定要遭受上天的诛罚。晋国作为盟主,而不执行上天的惩罚,恐怕祸患就要到来了。”灵公答应了这一请求。于是在太庙里发布号令,召集军吏并且告知乐官,命令三军的钟鼓必须齐备。赵同问道:“国家有重大战役,不去安抚人民却准备钟鼓,这是为什么呢?”宣子回答说:“大罪就要讨伐它,小罪就要威吓它,偷袭、入侵这类事,是欺凌他人。所以讨伐要有钟鼓,以便声讨他们的罪行。打仗要使用于和丁宁两种乐器,是为了警告他国人民。偷袭和入侵要秘而不宣,是为了让对方暂时没有防备。现在宋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没有比这罪更大的了。用显明气势去声讨他们,这样还怕他们听不到呢。我们备齐钟鼓,是为了遵从君道的缘故呀。”于是派人到各国去告诉诸侯此事,然后整顿军队,振奋军容,一路上鸣钟击鼓,去攻打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