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赋得佳期竟不归》诗文原文与赏析
释义

《赋得佳期竟不归》诗文原文与赏析

《赋得佳期竟不归》言情赠友诗歌

良人万里向河源,娼妇三秋思柳园

路远寄诗空织锦,宵长梦返欲惊魂。

飞蛾屡绕帷前烛,衰草还侵阶上玉。

衔啼拂镜不成妆,促柱繁弦还乱曲。

时分年移竟不归,偏憎寒急夜缝衣。

流萤映月明空帐,疏叶从风入断机。

自对孤鸾向影绝,终无一雁带书回。

张正见是南北朝时存诗较多的诗人,严羽曾讥其“虽多亦奚以为?” 其实是不公平的。在张正见存世的40余首诗中,多有佳篇。胡应麟曾云: “张正见诗,华藻不下徐陵江总,声骨雄整乃过之,唐诗实滥觞于此。”( 《诗薮·外编》 ) 他的这首 《赋得佳期竟不归》 ,也表现出文词华藻,“声骨雄整”的特点,虽然是拟庾肩吾 《有所思》 之作,内容亦写思妇对出外远游的丈夫的思念,而诗的意境比起庾诗已有很大开拓,思妇的形象也更为鲜明。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细腻刻画出思妇思念远游的丈夫,盼其早日归来的情形。首四句先交待思妇相思的原因、时间。河源泛言其远,良人离家万里,历久不归,是引发思妇愁思的根本原因。“三秋”已届岁末,天气转冷,正是一般游子归乡的时节,而“良人”仍不见归来,怎不令思妇忧愁转加?“路远”强调良人所去之处离家遥远,所以徒有织锦回文之诗,表达思夫之情,也难以寄到丈夫身边; 欲梦中与丈夫相会,却又害怕长夜漫漫,梦魂难返。

“飞蛾”二句,具体刻画出思妇相思的环境,渲染其冷落凄凉的气氛。思妇深夜独处,无人相伴,只有飞蛾不断绕着帷前灯烛扑飞。用飞蛾扑烛的无意识动作描写,反衬出思妇因思念丈夫而心中难以平静的心理状态。“衰草侵阶”不仅写出庭院的荒芜,更是借此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心情。“衔啼”二句,从正面描写思妇思夫心切,心绪烦乱的情形。丈夫在日,夫妻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如今孤身独处,每当临镜理妆时,不禁想起昔日欢快共处情景,更增悲叹,哪有心思再理妆修饰?转欲借弹琴奏乐以驱胸中愁闷,而促柱繁弦,音急调悲,不觉手忙曲乱,心中更难以平静。诗笔随意转换,变幻无穷,使思妇烦乱心绪,尽现无遗。

最后六句写思妇寒夜织衣情形。丈夫离家万里,不仅遥远,而且历时经年,不觉又至年终岁末,本来正是游子归乡的时节,而丈夫仍不见归来。天气突转寒冷,万里之外的丈夫尚无御寒之衣,怎能不令思妇忧心如焚? “憎”、“急”二字,写出了思妇心理活动的突然变化,在此之前,思妇一直在热切专注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同时也相信丈夫也会按时归来的,但一直等到岁末,方才意识到丈夫是不能归来了,而寒冷突至,所以匆忙连夜为丈夫缝织御寒之衣。“流萤”二句,描绘出思妇连夜织衣的孤寂冷清的环境。“空帐”写其无人相伴,孤寂难眠; “断机”写其心绪纷纭,愈忙愈乱,致使织布时断时续。结尾二句,不仅写出思妇自叹孤零独处,形只影单,也可看出她是始终在盼望着丈夫能够及时赶回家来,夫妻团聚,然而依旧是鸿雁无踪,音信杳然,可见是盼归不至,愿望落空了。回应题目,仍然从环境和心理活动两方面刻画出 “佳期竟不归”的主旨。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细腻。写思妇盼望丈夫归来共度佳期,从环境及其心理活动两方面入笔,反复刻画、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思妇在这种孤独冷清的特殊环境中的心理变化。描景抒情,能做到入情入理,真切感人。语言优美华润,声调宛转流畅,毫无滞涩之感。

注释

①良人: 古时妻对丈夫的称谓。河源: 黄河发源地。②娼妇: 娼家之女。古时把从事歌舞的艺人皆称娼。三秋: 深秋。③织锦: 晋代窦滔因罪徙流沙,其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回文诗编成织锦花纹,反复回环皆可读,寄予窦滔,以表达相思之情。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3: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