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葆真(1878—1949),字性存,贺涛之子,河北武强人,刻书甚多,刻有《贺先生文集》《李长吉诗集》《韩翰林集》《松坡集》等书。《贺葆真日记》又名《收愚斋日记》,抄本收录于《历代日记丛钞》(131—133)中,凤凰出版社2014年出版徐雁平整理本。记载了作者十七岁至五十七岁的所见所闻,时间自光绪十六年正月迄民国十九年十二月(1890—1930)。作者青年时代的日记主要记载其读书作文、交友访学以及家庭生活等繁杂琐事,中年时代的日记侧重记载与吴汝纶(1840—1903)、徐世昌(1855—1939)、高步瀛(1873—1940)、傅增湘(1872—1950)、吴辟疆(1879—1950)等当时名流的交往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贺葆真日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考察:家族史、文献史、社会史。家族史方面主要集中民国三年至民国五年与深泽王氏交往的记述,涉及王氏住宅、田产、家学、藏书等情况,可与《深泽县志》及《河北深泽王氏族谱》对读。文献史方面,作者记载较为详细,常常记载书籍版本及其访书经历,如民国四年一月与李翊宸访武英殿古物陈列所、民国六年七月借吴氏父子所批《昭昧詹言》以及民国六年八月为吴汝纶及贺涛刻书数种等。社会史方面则侧重贺氏与当时名宦的交游,如与高步瀛饮酒数次,访吴辟疆、冯公度、赵湘帆等人,从中或可考察当时交游情况。
一、 《贺葆真日记》所见高步瀛著述交游
高步瀛(1873—1940),字阆仙,河北霸县人,著名文选学家,教育家,著述四十余种,代表作有《文选李注义疏》《古文辞类纂笺》《唐宋文举要》等。高步瀛生平交游颇广,“曾与吴闿生、鲁迅、陈垣、黄节、沈兼士、余嘉锡、曾广源、吴承仕、齐宗颐等著名文史学家交往”。《严修东游日记》《鲁迅日记》均有记载,见拙文《高步瀛交游新证》(《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一) 著述互证
高步瀛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贺葆真日记》1913年8月9日:“阆仙,名步瀛,霸县人,官居教育部科长,亦当师吴先生于莲池,以诗著。”高步瀛是著名文选学家,于上世纪初编选的诗文集至今仍是学者案头之必备,《贺葆真日记》中就记录了当时编选诗文集的情况:“此当初选时吾即有志代辟疆付印,高阆仙竟先为之,故见之大快。诗文各二册,诗曰《古今体诗约选》,文曰《国文教范》,极精粹,评点尤详尽,语语道着深处,能得作者之意。启迪后进,唯此为宜,从来选家罕与伦比,阆仙又为之笺注,行且脱稿。”拙作《高步瀛著述考略》“合作编著”类有与吴闿生编选的著作四种,其中《国文教范》(石印本)国群铸一社,民国二年(1913)与《古今体诗约选》(四卷)石印本,国群铸一社,民国二年(1913)可与《贺葆真日记》印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又8月21日:“阆仙以新印辟疆所选诗文见赠。诗文各二册,笺释又各二册。”
高步瀛是古文大师吴汝纶的学生,深得桐城派古文精髓,撰有两大著作,一是《古文辞类纂笺》,一是《文选李注义疏》。其所著《古文辞类纂笺》用功最深,考释最详。此书稿本藏于中华书局,抄本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1997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但向来不知此书写作时间,赵爽《〈古文辞类纂笺〉写作时间及特点初探》据《选学纲领附李注略例》(《东北丛刊》1930年第11期)及《文选李注义疏序》等资料推断此书成书时间为1912—1927年之间,这种推断不免宽泛(《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贺葆真日记》的刊行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时间,1917年9月24日:“王秋皋邀饮于惠丰堂,座中遇高阆仙,阆仙曰:沈钦韩注有《王荆公集》,求其书而不得。余问阆仙近著何书,曰:注《古文辞类纂》粗成,尚未详校。”这条记录明确指出了《古文辞类纂笺》成书时间,即1917年。高步瀛在《文选李注义疏序》中也有证明:“民国初元(1912),注姚氏《古文辞类纂》,所注诸篇,互见《文选》颇多,然犹未专事于李注。”通过这几条材料,可以推测高氏于1912年开始注《古文辞类纂笺》,1917年初稿粗成。
高氏还有《古文辞类要笺证》,吉林省图书馆藏,石印本,十二册,卷首题“高步瀛,丁卯七月”(1927),该书与《古文辞类纂笺》互为姊妹篇,正式出版于民国十八年(1929)。
《古文辞类纂笺》类似专书辞典,笺释700余篇,以选篇为单位,按选文中词句先后为序排列,姚氏《序目》散见各类选文之前,对《序》悉加详笺,对《目》则详注各选本选入情况于目下,类下按作者编排,文章选篇悉于各作者之下。而《古文辞类要笺证》则是以篇章为单位,对姚氏《古文辞类纂》进行笺释。
(二) 交游新证
贺葆真日记中时常记录高步瀛与朋友喝酒、聚会、吟诗,这比《鲁迅日记》记载的要更加详尽。时间主要集中在1913—1919年(赵成杰《高步瀛学术年谱简编》,《河北近现代学者年谱辑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如:1913年8月24日:“辟疆为诗社邀余,余不能诗,然欲与辟疆商榷先集事,故亦不辞。到者邓君和甫,高君阆仙,余皆是前什刹海会贤堂会饮之人。”1913年9月13日:“日前李佑周、高阆仙函邀余明日饮于陶然亭。”1914年9月12日:“请赵湘帆于泰丰楼,高阆仙、尚逢春皆到。”1915年1月20日:“刘仲鲁请客于泰丰楼,曰纪泊居、蔣挹浮、王晋卿、史康侯、蒋性甫、张君立、冯公度、高阆仙诸先生及余,到者凡八人。”1915年11月20日:“鞠如邀饮于都一楼饭庄,有李式忠、高阆仙、王仲武兄弟。”1917年8月1日:“设馔于西四牌楼广济寺,请辟疆,邀高阆仙、刘宗尧、张泽如、宗鞠如、伯玶,鞠如、泽如未至。”1919年12月15日:“贾佩卿柬招莲池旧游二十余人饮于东安门外东兴楼,亦邀余,未至者四五人,治馔二筵。到者曰刘润琴、吴士湘、高阆仙、步芝村、尚节之、谷九峰、常稷笙、王仲宣、刘际唐、刘仲鲁、邓和甫、赵湘帆、武合之,王笃恭、邢赞廷,此外有佩卿之友人一。”
《贺葆真日记》中记录的饮酒诸事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交往,上述提到的人物如李佑周、赵湘帆、尚逢春、纪泊居、张君立、冯公度、李式忠等人都是《高步瀛交游新证》中不曾注意的,综合之前的史料,我们可以把高步瀛交游分成几个圈,一是莲池书院圈,主要是吴汝纶、吴辟疆、尚秉和、傅增湘等人;二是北师大师友圈,主要是陈垣、程金造、顾学颉等人;三是教育部同僚圈,主要是严修、鲁迅、陈保泉等人。如果按照交流圈考察或许更为生动。
《贺葆真日记》1930年10月27日:“王友三(重民)治馔于忠信堂,饯别高阆仙,以其将赴奉也,曰余往陪,且绍介孙君楷第(子书)。子书,沧县人,学识渊博,有述作,亦从事图书馆。徐森玉亦作主人,谈古币,自谓能辨别真赝也。”这段记载记述了王重民(1903—1975)、孙楷第(1898—1986)、徐森玉(1881—1971)与高步瀛的交游情况,王、孙与高步瀛早年交往情况由此可知(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前言》)王、孙二人同为北师大高步瀛的学生,均于1928年北师大毕业,孙楷第1929年任教于北师大,王重民1929年任教于辅仁大学。1929年出版的《古文辞类要笺证》题签“森玉先生匡谬”也可想见高、徐二人交往亦不平常。
二、 日记文献特质与档案史料编纂
日记文献是记主对个人生活的反映,与记主个人学养与交游息息相关,在档案史料编纂或科学研究中都有很大益处。但日记文献亦不可完全相信,在使用时应尽量多重文献互证,这样得到的结论才相对可靠。邹振环在《日记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中对日记文献做了详尽的研究,把日记文献分为十四类,价值归纳为三点:“一、 日记文献强调尊重客观事实,是考订史实、补正历史的重要依据;二、 日记是研究历史人物最好的素材,也是记主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记录,因此是研究历史人物生平与思想的宝贵文献;三、 日记选材形式的广泛性,使日记中常常保留了各种问题大量线索,是社会文化史研究提供了绝好素材。”日记文献在考察史实中是一种较为可信的材料,“传记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查考日记可以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一手资料,但也应该注意日记还有它的局限性。“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还是写给别人看的?日记是否有其内在的记录规则?日记是否经过本人或后人的修饰?这些问题,在研究时要特别警惕对待”(徐雁平《从翁心存、翁同龢日记的对读探究日记文献的特质》,《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贺葆真日记》之前不被关注,其所记录的有关家族史、社会史、文献史等方面档案资料未被挖掘,南京大学徐雁平先生对此书进行了全面整理,填补了贺葆真研究及其社会史研究的空白,徐雁平先生在《贺葆真日记·前言》中谈到:“贺葆真所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的动荡与转型,他虽非重要人物,但绝不是庸碌之辈,故其日记所包含内容十分丰富,若按主题归纳,其中包括乡村社会经济、士绅家庭、传统文人群体、书院教育的转变,士绅投身实业的尝试,各种党派活动的展开,股票的买卖,直隶和山东土匪的横行,徐世昌及其幕府的活动,北方桐城派文人群体的生存状况,政坛变换以及五四运动的旁观记录,还有北方社会风俗、地方名胜、北京北部景色的描绘等等。”《贺葆真日记》中保存了大量桐城派古文家的情况,在《前言》中有详尽的讨论,但于其他方面,诸如社会史、经济史,投资实业、股票买卖等资料有待学者进一步挖掘。
《賀葆真日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今人了解当时的社会以及人事关系都有很大裨益。谢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中系统讨论了如何利用日记,并谈到记主与被记述人的关系评价:“学人日记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者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他们的交往,同代学人对于同代学人的评价相对较为客观,而这些评价是可以作为学者定位参考的。”《贺葆真日记》中记述了贺葆真与当时数以百计名流学者的交游,这部分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相信会对民国史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